改变你的语言,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改变你的语言,就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但它不仅仅是思想的载体,更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日常用语到自我暗示,语言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本文将通过多个生动案例,揭示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命运,并提供实用的改进建议。
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
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思想呢?可能有人会说:读书学习、跟着别人学习,就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继而决定我们的思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嘴中说出去的语言也会反过来强化我们的潜意识,继而影响我们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比如说,刀子嘴的人,不可能是“豆腐心”。因为一个人语言会在无形中影响到自己的潜意识和思维。当刻薄的语言从嘴里说出的时候,那么他的内心也会不自觉地变得尖酸刻薄。毕竟,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话,第一个听到的人是自己,听得多了,他自己也就信了。或许,刚开始的时候,他是无心的,但是后面说多了,潜意识不断强化,就成了真的“有意识”,真成了“刀子心”了。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中更是用例子说明了“言语会影响思维”:穷爸爸总是习惯说:“我可付不起!”而富爸爸则禁止我们说这样的话,他坚持让我们这样说:“我怎样才付得起?”一个是消极的陈述句,另一个是积极的疑问句,结果大相径庭。富爸爸解释说:当你下意识说出“我付不起”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停止思考;而如果你自问“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则会让大脑动起来。你看,语言就是这样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方式,进而影响他后来的行动,甚至是他一生的走向。
《3个工人砌墙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听说过,其实它也是表达了“言语影响思维以及命运”的意思: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为什么从口中说出来的话如此重要,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智和命运呢?很久之前的鬼谷子先生早就一语点破:“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口是心的门户,心是精神的主宰。人们的志向、欲望、思想、智谋等,都通过口这个门户说出来。难怪《醒世恒言》说: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
言语与心智的关系
记得林肯说过一句话:“人到四十岁就应该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其实,我们成年以后,也要为自己的言语负责。我们如果为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说一些不好的言语,以免孩子学会了,影响孩子的心智;其次,我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一些不良的语言习惯,也要及时帮孩子纠正。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中也谈到了他父亲帮自己纠正不良语言习惯的经历:他父亲禁止他在任何情况下说类似这样的句子:“……本来(原本)就是嘛!”然后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帮他纠正,使他一辈子再也不使用这样的句式。为什么他父亲要这么做?因为说这种句式的话,容易让人养成找借口的思维,而不利于自我反思。父亲的如此良苦用心,多年后,李笑来在心中狠狠地感激父亲,也因此受益终生。
孔子经常告诫弟子们要杜绝这4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其实,他老人家就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太主观,以免陷入偏见。可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多人喜欢用“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必须”、“绝对”、“一定”等句式讲话。久而久之,语言影响思维,他们本人也会变得越狭隘、自负而不自知。
其次,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说“我不知道”、“我不行”、“我做不到”、“我讨厌”这些负面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会在无意间关闭大脑的能动性,让我们不再思考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我不知道”替换为“我暂时还不知道”;把“我不行”替换为“我暂时还没成功”;把“我做不到”替换为“我暂时还做不到”;把“我讨厌“替换为“我暂时还没喜欢”;这些小技巧、小方法看似不起眼,但如果你能利用它把脑子里那些阻碍你成长的概念和错误观念屏蔽掉,最后甚至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人们常说“潜移默化”,其实语言对于人的大脑以及思想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我们给大脑积极的暗示,我们的人生就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给他消极的暗示,人生就朝着坏的方向发展。这或许也符合心理学上所说的“自证预言”: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改善语言习惯的方法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书中说道:“我要是……就好了”是最浪费时间的句型,甚至是对人心智成长很有害的。因为这个句型只是用来表达后悔情绪的,而“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无论如何,这种情绪消极悲观,尽是不切实的幻想,还于事无补。比如说,我要是长得漂亮点就好了!我要是长得帅点就好了!我要是有钱就好了!我要是没结婚就好了!我要是当初买房子就好了!我要是没有错过那个机会就好了!所以说,当脑子里闪出类似“要是……就好了”的念头时,就要马上提醒自己“停!这个念头最耽误事了!
记得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其实,当我们不经意间把话说出口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因为言语也会反过来构建我们的思想,影响了我们的命运。它们两者的关系既不是“内因影响外因”的关系,也不是“外因影响内因”的关系;它们两种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言语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言语,最后思想又决定命运。
结束语:
我们不妨借鉴“脑科学”中的“三重大脑”概念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思想”的关系:思想就相当于是我们的“理智脑”;言语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本能脑”和“情绪脑”;如果我们不够理性,说话前不能三思,就像是说话不过脑子(理智脑),任由本能和情绪左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久而久之,我们被本能脑和情绪脑左右,被大脑控制了,必然冲动误事、言多必失;如果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足够强,先理性思考,调动理智脑,想好了再说,就可以做到少说话、说好话,用积极的言语自我暗示,用美好的话语温暖他人。那么语言将是我们的利器,能助我们强而有力、和而睿智,继而做人做事无往不利。
怎么做到这些呢?平时,我们多读书学习、思考,因为这样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心智,这就是改变“内因”,最终也会让我们的言语这个“外因”越来越好;平时,我们好好说话、自我积极暗示、多鼓励他人,这就好像是改变“内因”,最终也会在潜移默化改变我们的内心和思想;(分享一个小诀窍:如果发脾气了,说了不好的话,马上记录下来,以便自己反思和改进);如此这般,读好书、说好话,让思想和言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哪有人生不好的道理?
或许,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知行合一”!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跟着琢磨君一起学习成长、认知觉醒、提升心智、实践改变;与君共勉,祝您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