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确定父母转给子女的购房款是赠与还是借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确定父母转给子女的购房款是赠与还是借贷?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18324

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是赠与还是借贷?这一问题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常常引发争议。本文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为您详细解析如何区分父母出资的性质,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第五编“婚姻家庭编”以原《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制度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婚姻家庭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婚姻法》等法律作出了修改和完善,回应了时代的需求和民众的期盼,为塑造健康和睦的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保障。

为深化“建设法治海南·巾帼在行动”法治宣传,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尊法、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切实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海南省妇女联合会推出椰姐姐说法之《民法典》系列普法课堂,围绕常见的婚姻家庭法律问题,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剖析解读、释法明理,供大家学习了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本期【椰姐姐说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普法课堂(五):如何确定父母转给子女的购房款是赠与还是借贷?与大家一起学习关于父母离婚不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影响其监护人的资格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案例

陈某(男)与赵某(女)结婚前,陈某父母出全款为两人购置一套婚房,登记在双方名下。两人结婚5年后离婚,该房产时价为200万元,陈某认为该房产系其父母出全款购买,与赵某没有关系。赵某则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该房产应作为共同财产平均分割。法院判决:该房产归陈某所有,同时陈某须支付赵某房屋分割价款78万元。

法律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29条第2款规定:

“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按照上述法律规定,父母为结婚后的子女购房出资时,对出资款项的性质有约定时,应按照约定处理。该出资可以约定为“赠与”,也可约定为“借贷”。但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较为特殊,父母为子女购房出资也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形下,出资款到底是借贷还是赠与,仍是难以分辨。

结合法律和实际案例,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出资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各方协商出资时,明确款项是赠与或借贷,那应依据该意思表示认定款项性质,并且最好有对应的材料,比如录音、聊天记录、书面凭证等。若没有对出资的性质进行明确约定,但父母在转账过程中载明“借款”,也可明确父母出借款项的意思表示。

  2. 催债行为。若父母在出资后,明确向子女主张还款,实际也可反映父母的出借意图。若父母长期未主张还款,在无确凿证据证明系借贷的情形下,父母想要回钱款存在一定困难。

本案中,该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应平均分割,但法院考虑到陈某父母系全款购房,且陈某、赵某婚姻只持续了5年,据此判令陈某给付赵某78万元房屋分割价款,更符合民法典公平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椰姐姐有话说

在我国,父母出资为子女购置婚房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司法实践中,如父母出资购置的婚房仅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则视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如登记在双方名下,则视为对双方的赠与,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进行分割,具体分割比例需考虑出资情况、婚姻持续时间等因素。因此,父母帮助已婚子女购房出资的款项性质,需综合双方意思表示、催债行为、出资金额和用途、出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父母子女之间因购房发生转款,最好对钱款的性质进行约定,如此可避免发生纠纷。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妇女姐妹们若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侵害现象,大家可以向妇联(妇女维权热线12338)寻求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