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什么难治?
风湿免疫性疾病为什么难治?
7月19日至21日,2024年广东省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会议在广州、深圳举行,聚焦风湿免疫性疾病临床规范诊疗、医学研究创新平台建设等话题。
会议现场
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与免疫系统相关的一种慢性疾病,会累及肌肉、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等多个组织或器官,引发系统性损害,常见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这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多样,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绝大多数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学科带头人古洁若表示,压力过大、作息不规律、营养失衡等都可能使免疫系统紊乱,导致免疫性疾病,若免疫力过强,就可能导致红斑狼疮、类风湿等免疫性疾病。
在各类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因危害较大而备受关注。其多见于育龄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影响范围广,涉及肾脏、心血管、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血管及眼部等多个器官和组织,患者有死亡风险。
古洁若表示,系统红斑狼疮虽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近年来,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已能实现持久的病情控制和器官保护。大部分患者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就可以缓解病情,保证正常工作与生活,在医生指导下,部分女性患者可以平安妊娠。
与会专家提出,当前,风湿免疫性疾病诊疗领域存在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与专科医师之间数量不平衡、基层医生对相关疾病诊疗能力较差、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程度不高、社会对疾病认知较低等难题。
在古洁若看来,公众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常出现误诊、延误治疗,是目前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主要难点,这主要是因为风湿免疫病的早期表现和其它局部疾病类似,不易于辨别。此外,由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降低疗效。
“伴随病情发展,疾病治疗难度和复发风险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也会明显升高。若能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风湿免疫性疾病病状的发生。”她说。
对此,与会专家建议,要提高面向公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科普教育,重视风湿免疫科专科医生培养。此外,也可以尝试在体检、常规检查中推广免疫指标检测等手段,有助于及早发现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健康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