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案丨常见的咳嗽症状,少见的疾病诊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案丨常见的咳嗽症状,少见的疾病诊断?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78286?commTag=true

复发性多软骨炎(RP)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身体的软骨结构。本文通过一个57岁女性患者的病例,详细描述了RP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展示了这种疾病的复杂性和诊断难度。

病史简介

患者为57岁女性,江苏人,于2024年5月9日入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诉为反复咳嗽3年,加重7月余,间断发热2月。

  • 2021年5月首次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气急等症状,未诊治。
  • 2023年10月咳嗽加剧,咳白色泡沫痰。胸部CT显示气管壁稍增厚,考虑淀粉样变性,两肺多发微小结节。
  • 2023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呼吸科门诊接受复方甲氧那明、孟鲁司特纳对症治疗,但咳嗽无明显好转。
  • 2023年12月当地医院CT显示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镜活检病理显示粘膜下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炎性渗出,特染阴性。
  • 2024年3月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达39℃,咳嗽加重。胸部CT显示肺纹理增多,气管壁增厚,考虑淀粉样变,两肺微小结节。
  • 2024年3月27日在上海某三甲医院门诊完善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莫西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止咳治疗,但仍有反复发热及咳嗽,伴有前肋疼痛、双膝关节及足底疼痛。

既往史及个人史:患者有鼻炎、鼻窦炎病史半年余,2023年9月曾行鼻窦炎手术。养宠物狗2年余。

入院检查(2024年5月9日)

体格检查

  • T 38.4℃,P 76次/分,R 18次/分,BP 101/68mmHg,SpO2 98%。
  • 神志清,精神尚可,咳嗽时气促。全身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双肺闻及少许哮鸣音。心律齐,腹平软,全腹未及压痛、反跳痛,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

  • 血气分析(吸氧1~2L):pH:7.44,PaO2 107mmHg,PaCO2 38mmHg。
  • 血常规:WBC 8.34×109/L,N 84.5%,Hb 106g/L,Plt 375×109/L。
  • 炎症标志物:hsCRP 118.5mg/L,ESR 80mm/H,PCT 0.09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 1260mg/L,铁蛋白386ng/mL。
  • 生化:ALT/AST 10/14U/L,Alb 38g/L,Cr 55μmol/L,CK 31U/L,IgG 8.29g/L,IgE 30IU/mL。
  • T-SPOT.TB 抗原A/B 0/0(阴性/阳性对照 0/92);G试验、GM试验、EBV-DNA、CMV-DNA阴性。
  • 呼吸道六联检(甲型流感、乙型流感、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核酸阴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
  • 肿瘤标志物:CA72-4:15.4U/mL,余阴性。自身抗体、ACE均阴性。
  • 细胞免疫:CD4/CD8 2.6,CD4 340/μL,CD8 130/μL。

辅助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 心超:未见赘生物。

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女性,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发热,体检有哮鸣音;胸部CT示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ERS及CRP升高;氟喹诺酮类抗感染效果不佳。

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考虑如下:

  • 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哮喘史、过敏性鼻炎病史,但无长期反复发作性喘鸣病史,目前支持依据不足。支气管哮喘CT通常阴性,无明显肺内病灶及实质病变,该患者CT示气管支气管壁增厚,不符合支气管哮喘的影像学表现。

  • 淀粉样变:累及呼吸道者,可表现出干咳的症状,影像学上可见到气管支气管壁弥漫均一增厚。若淀粉样变在气管支气管内引起气道部分阻塞,就可出现哮鸣音、呼吸困难及阻塞性肺炎症状。可完善支气管镜下取气道内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排查。

  • 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肺部时可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该患者入院后胸部CT示气管支气管管壁明显增厚,需警惕气管软骨炎症可能;补充查体,未见鞍鼻、耳廓红肿畸形等,入院后可行PET/CT评估全身软骨炎症、行支气管镜检查等明确。

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 2024年5月9日抽血送血培养,留痰送微生物学检查。
  • 2024年5月10日考虑复发性多软骨炎可能大;痰涂片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阴性,XPERT.TB阴性。
  • 2024年5月10日行支气管镜检查:气管管腔粘膜、肿胀,隆突略变钝;右侧各支气管管腔粘膜肿胀,管腔尚通畅,未见新生物;左侧各支气管管腔粘膜肿胀,左肺上叶与下叶间嵴略变宽,左主支气管远端粘膜肿胀明显,局部可见结节样突起,直视下于该处活检。因患者气喘明显,未刷检。
  • 2024年5月10日左主支气管壁组织涂片找细菌、真菌、抗酸杆菌及XPERT-TB阴性.
  • 2024年5月11日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左主支气管壁)镜下为支气管壁组织,粘膜固有膜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符合慢性炎症改变。痰(05-10)真菌三项(曲霉菌、新型隐球菌、肺孢子菌DNA)阴性。
  • 2024年5月11日请风湿免疫科会诊,考虑:复发性多软骨炎可能。建议支气管镜组化加做IgG4染色、刚果红染色,并完善血清游离κappa、lambda轻链水平排出IgG4相关疾病、淀粉样变。
  • 2024年5月11日予甲泼尼龙40mg qd ivgtt抗炎,辅以抑酸、补钙等治疗。
  • 2024年5月11日PET/CT:1.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全身多处软骨(气管、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双侧多处肋软骨)可能,请结合临床;2.鼻咽部炎症;3.两肺小结节,请随诊;纵隔淋巴结炎。
  • 2024年5月12日体温平。左主支气管壁组织培养:巨大芽孢杆菌(污染可能),mNGS(05-10采样)阴性。细菌、真菌培养阴性。
  • 2024年5月13日免疫固定电泳、血清游离κappa、lambda轻链水平正常。根据风湿免疫科专家意见,加用甲氨蝶呤15mg qw。
  • 2024年5月14日病理加做免疫组化及特染:刚果红(-); 氧化刚果红(-)。IgG4(-); Kappa(部分+); Lambda(+)。
  • 2024年5月16日咳嗽明显减轻,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带药:甲泼尼龙32mg qd po,甲氨蝶呤15mg qw po,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门诊随访。

出院后随访

  • 2024年5月29日感染病科门诊随访:体温平,无咳嗽、咳痰,复查CRP 5.1mg/L,ESR 8mm/H,PCT 0.03ng/ml;胸部CT:气管壁稍增厚,较前稍好转。
  • 2024年6月26日风湿免疫科门诊随访:无特殊不适。调整醋酸泼尼松片20mg qd po,甲氨蝶呤15mg qw po。

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终诊断

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气管、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双侧多处肋软骨)

诊断依据

患者中年女性,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伴有气促等非特异性症状;CRP、ESR明显升高,铁蛋白升高,自身抗体阴性、病原学检测阴性,胸部CT: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及叶、段支气管壁粘膜肿胀,病理活检未见恶性细胞。PET/CT示累及全身多处软骨(气管、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双侧多处肋软骨)可能;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体温平,咳嗽咳痰气促好转,炎症标志物下降;故诊断成立。

经验与体会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罕见的、病理机制不明、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软骨结构及富含蛋白多糖成分的组织 (如耳、鼻、气道眼、心血管系统、关节等)的反复炎症为特征。本病罕见,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发病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差异较大,无典型表现,缺乏特异性实验室、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致使患者常辗转于多个科室就诊,误诊率高,从而延误治疗。其中误诊率最高的为呼吸道症状,常被误诊为哮喘、支气管炎等,因治疗延误,后期常出现气道狭窄、软化,严重者出现气道阻塞,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为R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能早期诊断RP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RP累及气道时,CT影像表现为气道壁增厚、钙化,气道软化、狭窄等;气管镜下见气道黏膜肿胀、软骨环消失等征象,导致气管狭窄、塌陷等。但上述征象均无特异性。而PET/CT对于软骨炎有独特的FDG摄取表现,故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判断疾病活动度和累及范围,如对高代谢灶进行活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本例患者胸部CT影像及气管病理为非典型RP,但PET/CT多部位软骨FDG摄取增高符合典型软骨炎症表现,进一步协助RP诊断。此外,血沉、CRP在本病活动期可明显升高。本例患者表现为血沉增快(80mm/h),CRP大于100mg/L,而毒血症状不重,抗感染治疗无效,此时需注意排查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沉及CRP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不仅会随病情的恶化或好转而升高或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也是达标治疗的重要指标。中山感染病科已诊断此病近10例,本病虽不是感染病,但容易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感染病科医生必须学习此疾病,避免误诊及滥用抗生素。如误诊可导致管腔狭窄及塌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可导致患者反复发生肺炎。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患者病情及合并症情况,选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急性发作期基本治疗用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协助激素减量。生物制剂治疗R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常在有严重临床表现或常规治疗失败后使用。对于气道严重狭窄、塌陷的患者,可行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气管切开造瘘术或气管重建术。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