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家族的传承之道,道德传家,以宗教为载体的家族传承
中国千年家族的传承之道,道德传家,以宗教为载体的家族传承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家族传承了千年之久,一个是以道教为载体的张氏家族,另一个是以儒学为载体的孔氏家族。这两个家族的成功传承,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传承的智慧和经验。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代传家贯穿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人对传家有着非常深入的经验积累,在这经验积累中古代人总结了一条传家定律:富不过三代。
“富不过三代”整句话完整的来说应该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句中国人的俗话是由: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
曾国藩的传家家训
古代这一偏门的知识没有任何正式的称呼,传承就是传承,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门可以改良优化的学术。直到西方科学的引入,中国人才学会了归类、整理、并将一些日常现象并把它们整理成一套系统的知识,同时以学术形式进行知识扩散,引导并加速改进各种社会生产生活系统,以求创造出跟多的财富或者让人类社会进化的更加高级。这就是现代社会学框架下的传承学,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关系与传承的学科。
诸多废话后我们说一下比较实际一点的家族传承或者叫传承成功案列,这会对我们的目标与传承心态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效果。
外国传承千年的丹麦王室
那么接下来我们废话少说,大概了解一下传承成功的终极案列,那些貌不惊人但是却底蕴深厚的“千年家族”。千年家族就现在已知的、也就是能在网络或者报纸上见到的、也可能是最出名的、他们大概也就两个:孔子的孔氏家族、张天师的后裔张氏家族。
当然有消息认为曹操的后裔,曹氏家族也算是传承千年的家族,曹氏家族因曹操墓的成功发掘而最近才显露水面。但因曹操的名声不好,其家族谱系并不完善,所以这里只是稍稍提起,不会过多讲述。
在中国,传承最成功的为两大世家,皆传承数千年,称其为辉煌的千年家族毫不为过;一为山东孔氏,一为江西张氏,两世家无愧于千年家族之名。
张天师的后裔张氏家族,因为其家族能够世袭张天师的道教地位而闻名,其家族世袭天师已达64代,现任第六十四代天师为:张道祯。
江西张氏其传承始于第一代张天师:张道陵。其原名张陵,字辅汉。生于丰县阿房村(今江苏徐州丰县),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被尊为第一代天师。据传,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张道陵己届一百二十二岁,他自知大限将至,便于下会这一天,召集各职祭酒和要职人员,于鹿堂治(今四川绵阳县)开会,嘱咐身后之事。天师当众宣布,其天师之位,由弟子张衡承继,特别强调说明:“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就这样正式规定了历代天师之位,一定要有张家宗亲来继承的传承关系。
张天师的教派为家族传承
祖天师张道陵第二年,天师道祖师张道陵,以一百二十三岁的高龄,在鹤鸣山中羽化。但是这位祖天师却留下了一脉千年传承成功的家族案列。
儒学祖师孔子的家族、山东孔氏
而说到山东孔氏家族,这个家族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影响最大,同时也是最为辉煌、最显著的家族世第。虽然这个家族看似脱离了富贵之外,但是金玉财帛却从没有离开过这个家族。早在2000多年前,这个家族就活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但那时,这个家族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随着秦朝的灭亡,这个家族的命运出现了转机:汉朝建立伊始,汉高祖刘邦就亲谒孔子故里,对孔子祀以太牢,并下诏令各诸侯卿相上任前必须先谒孔子。
汉武帝又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孔子家族更上一层楼。
随后的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北魏孝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后周太祖、宋真宗、金熙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封建皇帝都亲临曲阜祭祀孔子。
除此之外,历代封建皇帝还给孔子以种种封号,如褒成侯、文宣王、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同时以各种荣耀和权利优渥孔子后裔: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专祀孔子。
现代孔子诞辰的祭祀
汉元帝时封孔子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号“褒成君”,食邑800户;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封孔子三十五代孙孔之为文宣公兼兖州长史。
唐代政府下令曲阜县令由“文宣公”担任;至和二年(1055)宋仁宗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让其代代相袭。
元八年宋哲宗下令给孔氏家族“赐田一百大顷,令以供祭之余,均诸族属”。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下令在曲阜建造孔府,明统治者还进衍圣公秩,将其从原来的三品升为二品,再升为一品,位列文武百官之首,优免孔子后裔杂泛差徭和税粮,并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推荐孔子家族中人担任。
清代的乾隆帝除八次亲临曲阜祭祀孔子外,还打破满汉不通婚的惯例,将公主下嫁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将儒学礼教拔高到国教程度
《孔子家族全书》对这个千年家族的家族史、家规礼仪、家族世系都是第一次给予系统的研究。对于传续人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因为其家族既然能够在千年漫长历史中完整的保留下来,那么这个家族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说到《孔子家族全书》,我们又不得不说到孔氏家族的家谱。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孔氏宗族凡是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纂修的支谱,必须获得衍圣公的批准,加盖衍圣公府大印后才能成立。说明孔氏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一般说来,作为圣裔的孔氏宗族常常自称“内孔”或“真孔”,而把同姓不同宗的孔氏称为“外孔”或“伪孔”。这里的里外、真伪,是以圣脉的流传作为对照的。而孔子以下的孔氏家谱,历2000余年如一日,把每一代子孙都记载得源源本本。
因此,孔子的历代子孙究竟都做了些什么,各种史书上的记载也未曾间断过,而且交代得清清楚楚。
至此一个传承千年的古老家族活生生展露在我们面前。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这两个千年家族都是与宗教镶嵌在一起,最终达成了道德传家的顶级传承之道。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中国人的老祖宗对于传家留下的智慧数不胜数,而我们现代人要做的就是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