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之外,钠离子电池还有哪些潜在应用场景?
储能之外,钠离子电池还有哪些潜在应用场景?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持续增长,锂资源供需错配问题日益凸显。作为替代方案的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储量丰富、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正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探讨钠离子电池在动力和储能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其市场潜力。
动力领域:2029年需求规模有望突破150亿元
钠离子电池在短距离纯电动汽车和电动两轮车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据统计,2023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68.5万台,两轮电动车销量也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随着钠离子电池在动力领域的渗透率提升,预计到2029年,中国动力领域钠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38GWh,市场规模约为152亿元。
储能领域:中短期内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当前,储能领域已成为中国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的重点领域。2016-2023年间,中国储能行业投运累计装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工信部提出,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预计到2029年,中国钠电储能领域应用规模将接近2500MWh。
低温应用场景优势显著
钠离子电池在-40℃至80℃之间可正常工作,具备良好的宽温特性。在-20’C的温度下,部分钠离子电池产品的容量保持率接近90%,而磷酸铁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仅能达到70%和 48%。这一优势使其有望推动新能源交通工具在气候寒冷地区的应用普及。
近期应用展望
短期内,钠离子电池主要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的特定应用场景中替代和补充锂电池,如电网/家用储能、数据中心UPS、专用/公共电动汽车、中程家用电动车等。市场应用规模的大小受碳酸锂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远期发展前景
从长远来看,如果钠电技术研发能够突破性能与成本的技术瓶颈,甚至在固态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未来钠电对锂电的替代作用或将越来越强。
行业动态
为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合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于2024年10月18日举行主题为“钠离子电池量产的瓶颈和挑战”的前瞻产业技术洞察交流会。会上发布了全球首份钠离子电池技术趋势报告——《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报告——提质降本,探索钠领新未来》,该报告将为业内企业提供详尽的技术路线图,并推动更多资源向这一新兴领域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