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城区部分道路更名,潍安路更名为动力路
潍坊城区部分道路更名,潍安路更名为动力路
导读:近日,潍坊市政府发布《关于潍坊城区部分道路更名的通知》,决定对城区部分道路进行更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化是潍安路更名为动力路。这一变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此次道路更名的具体情况,并回顾潍坊几条著名街道的命名由来。
1月8日,潍坊发布《关于潍坊城区部分道路更名的通知》,决定对城区部分道路进行更名。其中,潍安路更名为动力路。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潍坊市政府经过研究同意,决定进行地名更改,以规范使用标准地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具体更名方案如下:
- 潍安路及其北向延伸段更名为动力路,北起禹王大街,南止坊子安丘界,长度27800米,寒亭区段宽30米、高新区段宽64米、坊子区段宽32米。
- 永春路更名为光电路,北起北宫东街,南止宝通东街,长度5380米,宽度40米。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潍坊的地名如北宫街、玉清街、福寿街、卧龙街、潍州路、月河路、仓南街等都是曾经的乡愁,曾经的潍道。
北宫街得名于著名道观玉清宫,俗称“北宫”,位于古潍县的城北门偏东,始建于金大定年间。玉清宫曾是山东全真道三大道宫之一,后衰败,但在潍坊留下深深印迹,北宫街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福寿街的名称由来有传说称,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休息,此桥被叫做卧龙桥,后来为纪念宋太祖有了福寿街;也有说法是,街道曾商业繁华,有商家设祈寿堂救济孤寡病老,商务会长与商户商议后,取福寿二字为街名。
卧龙街的由来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相传赵匡胤遭敌人追击逃至潍坊(时称北海)城北一小桥,人困马乏,在桥边背阴处休息,被蝼蛄刺醒,发现追兵将至,后成功逃脱。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大宋后,这座小桥得名“卧龙桥”,附近村庄被称为卧龙桥村。1993年,潍坊市规划建设先锋街为贯穿城市东西的主干道,因其经过卧龙桥村,便将它更名为“卧龙街”。
潍州路原先叫工农路,1958年由当时驻军81师官兵为方便南北线路互通,在东关圩子东墙外修建,取工农联盟之意命名。后改为潍州路,因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潍州,潍州作为潍坊地区历史上的重要名称,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所以道路更名以体现地方历史内涵。
月河路是由月河而命名的。月河是潍县城的护城河,有南月河、北月河、西月河,其水系和小于河、白浪河相通。1975年秋天开始修挖新月河,南起胜利大街,北到西北炮台(福寿街南)。随着月河的建成,西城墙开始拆平,把土垫在月河两边,夯实修建月河路。
仓南街原名为仓南路,是铁路南一带在南大营粮库门前形成的城市道路。1981年,潍坊市将仓南路名称调整为仓南街。其命名是因为仓南街附近有南大营粮库,1948年潍县解放后,在南大营军营旧址新建了潍坊特别市财政局粮库,后来长期被称为潍坊市南大营粮库。相关的仓东路、仓西路、仓中路也是因位于南大营粮库外的不同方位而得名。
动力路,光电路,或如仓南街般,慢慢融入潍坊味道,成为潍坊大道,目前虽然网友争议很大,不妨再给点时间。
地名更改,也不妨再慎重些。地名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久而久之,会成为一个地方的符号,成为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
本文原文来自ji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