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湖沙龙综述|第210期:《尤里西斯》赏析
银湖沙龙综述|第210期:《尤里西斯》赏析
《尤里西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意识流小说的代名词”、“现代人类精神的百科全书”等,同时,也被许多读者视作颇为复杂、深奥、难懂的一本书。7月26日下午,第220期银湖沙龙邀请嘉宾澄高老师分享个人阅读《尤里西斯》的感受与思考。
《尤里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这部作品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深入地刻画了都柏林小市民的精神生活。
全书共十八章,三个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页。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如此篇幅,只写了广告推销员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经历;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玛莉恩太太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
书中并没有一个人叫尤里西斯。尤里西斯是古希腊史诗中的英雄,希腊文为奥德修斯,拉丁文是尤里西斯。乔伊斯采用了与《奥德修纪》情节相平行的结构,将主人公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与尤里西斯的十年漂泊相比拟,用“反英雄”的手法赋予平庸琐碎的现代生活更深的意义。
各国文学评论家普遍认为,该书不仅代表了意识流文学高峰,而且是“非英雄文学”的代表作。布卢姆的出现,标志着20世纪文学中非英雄的“现代人”的诞生,反映了现代小说中有关人的观念的变化,即现代艺术的转向、美学的转变。这使得,文学作品到底写谁,变得至关重要。
以前之所以热衷于写英雄、伟人,是因为他们身上有高贵的品质,有令人敬佩的意志。如果是写普通人,该展现普通人的什么呢?《尤里西斯》将一个人的一天尽可能地拆解,也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彻底剖开。乔伊斯认为,小说家的任务,是表现人的本质。他反对用出人意料、耸人听闻的情节吸引读者,猎奇是新闻界的事。
作者还将自己对于社会和生活的理解,全都浓缩其中,宗教及冲突、自我身份、爱情与婚姻、父子关系、贫富差距、文学与音乐、生与死的问题、国家之间的关系、对祖国爱尔兰的情感、战争与代价、金钱的意义、女性的权力与意识等等。乔伊斯曾说:“它是一部关于两个民族(以色列—爱尔兰)的史诗,同时是一个周游人体器官的旅行,也是一个发生在一天(一生)之间的小故事……它也是一种百科全书。”
史诗中的《尤里西斯》是英雄,代表智慧、漂泊、冒险与思乡,是西方文学的关健词。在乔伊斯笔下,尤里西斯和他的儿子化身为20世纪的都柏林人布卢姆和斯蒂芬,他们带着各自内心深处的伤痛,与彼此相遇,命运轨迹也由此改变,这是人物与他的命运的相遇,也是作家与笔下人物的相遇。在乔伊斯看来,20世纪的史诗就是普通人的生活,身边的小人物,可能就是那个扶起你的人,就是你的尤里西斯。
《尤里西斯》不论是在结构还是语言上都大胆创新,使其成为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成为传奇和经典之前,《尤里西斯》初期找不到出版商和印刷商接手,在现代派杂志《小评论》上连载,进入了大众视野,但后来被指控淫秽,继而被起诉。这时经营莎士比亚书屋的比奇小姐,一个旅居巴黎的美国人,决定出版《尤里西斯》单行本。1922年2月22日,乔伊斯40岁生日那天,《尤里西斯》终于得以在法国出版。庞德、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对此书大加赞赏。澄高老师研究发现,爱恩斯坦的《相对论》、艾略特的《荒原》、鲁迅的《阿Q正传》、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黑塞的《悉达多》都是1922年出版的。
然而《尤里西斯》一上市就被英美两国政府所禁,原因是认为乔伊斯将政府视为骗子和强盗,一个国家的公民,是要做这个国家的仆人。乔伊斯则认为,这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冒犯。而正是这种个体独立性,使他成为艺术家。
为了让大洋彼岸更多人有机会读到,它只能作为一本地下流传著作,通过走私和盗版,混过海关、出入国境。在模糊不清的禁令和限制的重重包围之下,仍有走私者和盗版商有胆量为更多民众呈现这样的艺术作品,这是民间对《尤里西斯》的极高褒奖,也凸显了这本由众人合力完成的时代巨著的来之不易。
1931年,《尤里西斯》终于被合法准许进入美国。这次宣判《尤里西斯》彻底打开了经典文学的大门,也为乔伊斯赢得了全球无数粉丝。对《尤里西斯》这迟来的合法判定犹如奥德赛一般,历经劫难,然而最终还是抵达真与美的家园。个人最大的胜利是避免政治斗争,通过哲学、艺术、文学来战胜集体主义。
《尤里西斯》带来的影响,也早就超越了作品本身。全书情节发生的这一天6月16日,其实是作者与一见钟情的妻子诺拉初次约会的日子,后来被爱尔兰人定为“布卢姆日”。如今,布卢姆日已成为爱尔兰仅次于国庆节的盛大节日。
盛名之下,不少人将《尤里西斯》视作晦涩难懂的大部头,澄高老师总结,该书的阅读难点主要在于大量的隐喻,无数的典故,包括历史的、文学的、宗教的,加上意识流本身的隐秘特性,作者的语言游戏等等。
这些阅读的难点,也是该书的亮点。《尤里西斯》成为一部关于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它用语言保存了都柏林日常生活中的痕迹,作者在每一章都试着转换一种不同的写作方法,试着从各种角度,全方位打破我们感官的方式,去重新认识这个现代世界。
乔伊斯做的是史上最具野心的文体实验,影响的不仅仅是文学界,是为艺术各界铲平了路障,要求艺术形式、风格、内容享有毫无约束的自由。《尤里西斯》代表了一场为自由而进行的斗争,而不是一座高雅文化的竣工纪念碑。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解读经典的方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法律顾问、银湖沙龙发起人、活动主持人南洁老师认为,《尤里西斯》其实是上个世纪初期,爱尔兰、英格兰以及欧洲土地上,灾难性人生的一个综合性描绘,折射出国际政治关系、宗教问题等,甚至还涉及到人际关系的纠结,以及人的情绪的起伏跌落。
周雁老师肯定了《尤里西斯》做的一些新的创造,对突破传统的样式和文学标准有借鉴作用。他有条不紊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描写爱恨情仇的、现实题材的、突出探讨人性层面的……他主张,文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能够给人带来享受,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
张老师根据个人阅读体验指出,《尤里西斯》在文体上的创新艺术令人惊叹。在认知、感应世界时,我们每个人有各自的方法。乔伊斯创造了一种方式,就是用文字去把他所生存的整个世界写进一本书,不讲求逻辑,更像是各种感官的碎片,如同电影的蒙太奇,音乐的副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