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inxue365.com/fangfa/401499.html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包括提问的技巧、时机选择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提问的技巧

提问的技巧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1. 层递性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2. 比较性提问:是指运用比较来提问的方法。它可在同种事物或不同事物之间进行,也可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及灵活运用之目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或求异思维能力。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异同点?”就是一种比较性提问。

  3. 扩展性提问:就是把现在所学的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能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分配律时,提问:“我们还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这些运算定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思考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1. 反向性提问:是指利用反向思维法进行提问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作反向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当学生知道了方程是一个等式时,师反问:“一个等式一定是一个方程,这句话对吗?”这个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

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技巧,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僵化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提问的时机选择

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悬疑,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答案,积极思考从而攻克难关。

例如:教“分数的意义”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自己手上的12个圆平均分一分,把得到的一份举起来。

  • 想一想,你得到的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有的学生举起1个,有的2个,有的3个,有的4个,有的6个)
  • 为什么都是一份,有的同学举起的是一个,而有的是2个,3个,4个,6个呢?这是怎么回事,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 同样的12个圆,都是平均分,都取了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圆的个数却不相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这堂课上,选择适当的时机设计了一个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思考、实践的机会毫无保留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12个圆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一份(圆的个数)和所对应的分数各不相同,这算是给了学生比较多的自由度,在分与取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鼓励学生提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

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 提问要重“精练”:精练,就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精确、准确,要与所授内容相关,让学生能理解,易接受;不要使学生问题都没听清楚,答非所问,甚至无言以答,造成冷场或者使学生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样,一堂课教师包办代替,夸夸其谈,而学生却两耳不闻,反把教师的讲解当催眠曲,辛苦了教师,累倒了学生。为此,教师课堂提问要精练。

  2. 提问要重“适度”: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枯燥的,教师的提问主要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跟着教师走进教学内容。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于是,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潜心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既要考虑思维量,也要考虑到不能过于简单,凡是“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不应该有。问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开放性,层次性,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 提问要重“情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的落脚点,也要注重兴趣性。所谓的情趣教学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中学。要想学生有情趣,教师就得营造一种情感氛围,教师课堂上的情感变化,都可以感染学生,传递给学生。于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得让一些幽默、风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比方说一些有关的简短小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 提问要重“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出问题,总希望学生积极回答,那么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也希望教师给他们一个定性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后,教师不给予评价,学生就觉得答与不答,答对与答错都无所谓,就会丧失他们的信心。所以,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的作定性评价。

  5. 提问要重“鼓励”: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小孩还喜欢穿高跟鞋,戴高帽子。我们的学生也如此。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能使一个学生改变一生。为此,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应该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比方说,一个教师这样说一个学生:“你怎么搞的,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那个学生当时脸煞地通红。在这时候我认为换个说法更妥当,没想到,教师不经意一句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师们在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鼓励,少批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