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银行原行长潘明为何未获"感谢"?8大违规问题曝光
九江银行原行长潘明为何未获"感谢"?8大违规问题曝光
九江银行原行长潘明在卸任时并未获得该行的"感谢",这一不同寻常的待遇背后,或许与该行近期频发的违规处罚事件有关。
九江银行。图片来源官网
上市公司高层"换任"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公布消息时,一般都会对前一任的"功绩"感谢一番,尤其是一二把手。
两年前,九江银行原董事长刘羨庭宣布到龄退休,该行就曾在公告中表达了对其贡献的感激之情。
但令人意外的是,同日从行长位上退下来的潘明,就没有这等"待遇"。当时,九江银行在公告中宣布解聘潘明的行长职务。一年后,潘明再次卸任该行副董事长,但相关公告中均未给予其"鲜花与掌声"。
近两年来,九江银行业绩状况与资产质量承压,诸多违规问题亦接踵而至,并因此受到监管部门处罚。身为时任行长的潘明,被曝对其中多项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回想刘羨庭刚卸任董事长时,外界曾因潘明没有如期升任而倍感疑惑。
而今接二连三的罚单,或许能够回答当时的疑问。
8大问题暴露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西监管局一口气发布多则罚单,处罚对象为九江银行及其8名时任高管。
九江银行被罚款410万元,涉及9大问题:
- 绩效考评指标设置不合规;
- 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
- 理财资金用于受让表外风险资产;
- 违规办理委托贷款;
- 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资;
- 面向非合格投资者销售的理财产品投资房地产信托;
- 违规授信延缓风险暴露;
- 薪酬管理不到位;
- 违规发放贷款掩盖违规转让信贷资产产生的损失。
其中,时任九江银行行长潘明,因对"违规授信延缓风险暴露、薪酬管理不到位"2项问题负有责任,被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
事实上,这不是潘明首次因对九江银行违规问题负有责任而被处罚。
今年8月份,潘明因对九江银行不良资产转让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8万元。
更早时期的2022年11月,监管部门对潘明的处罚金额更大,其个人一度被罚款高达50万元。这一处罚力度在当时整个江西金融圈也颇为罕见。
彼时,潘明对九江银行5大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
- 通过信托通道违规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 通过私募资产证券化(ABS)将信贷资产虚假出表;
- 授信集中度超监管规定;
- 违规发放贷款;
- 违规展期延缓风险暴露。
若加上前2张罚单所列3项违法行为,潘行长任内所涉8大违规问题被一一曝出。
在此之前,潘明其实已于2022年2月11日被九江银行董事会解聘行长职位,由时任首席信息官、副行长肖璟取而代之。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行长变更,宣布当日即称生效,行长职责随即由任职资格尚未获批的肖璟代为履行。
不过,彼时的潘明仍保留担任九江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的职务。
有意思的是,同日九江银行亦宣布原董事长刘羨庭到龄退休,并对其任内所作贡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但对潘行长任内的贡献只字未提,也未表达感谢之词。
彼时,外界以为或是潘明继续履职副董事长的缘故。然而,到了2023年6月潘明辞任副董事长及相关委员会成员职务时,九江银行亦未在相关公告中对其给予"鲜花和掌声"。
9年行长生涯
相比已退休的原董事长刘羨庭,潘明现年虽然只有50岁,但亦是九江银行的元老级人物,其是与九江银行一同成长起来的高管,在该行的工作时间并不比刘羨庭短。
1998年9月,在人民银行吉安市支行担任支行长的刘羨庭,被调往九江市商业银行(九江银行前身,2008年更名)筹备领导小组,担任常务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参与九江市商业银行的筹办组建工作。
此时,24岁的潘明从江西财经大学投资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后,已加入九江市白水湖城市信用社干了一年的柜员、信贷员。
九江市商业银行由九江城区的8家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潘明所在的白水湖城市信用社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潘明不仅亲眼见证了该行的组建,甚至还参与其中,从信用社信贷员摇身一变成为筹备办信贷部的负责人。
2000年11月,九江市商业银行正式开业,潘明随即升任为该行白水湖管辖行副行长。此时,潘明参加工作才3年。
之后,潘明几乎每隔一两年就升迁一次,从支行、分行的一把手,一路干到九江市商业银行行长助理、副行长。
2013年8月,一人肩挑董事长、行长数年的刘羨庭,宣告退任行长而仅担任董事长,潘明自此上位九江银行行长。到2022年2月被解聘,潘明已在九江银行行长职位上干了9年。老搭档刘羨庭的任职时间更长,其中担任行长13年,担任董事长18年。
根据原银保监会2019年发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严格实行轮岗要求,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可见,潘明和刘羨庭的任职期限,远超7年的轮岗界限。
业绩滑坡严重
"刘潘配"主导九江银行的早期,该行也曾取得不俗的发展成绩。
潘明升任行长当年(2013年),九江银行期末总资产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一度由上年末的812亿元增长至1232亿元,增幅高达52%;全年净利润亦同比增长11%至18.5亿元。
新官上任三把火。当时潘明不仅主持九江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活动,主管全行经营、业务创新和综合化试点工作,同时还分管研究规划部、企业金融部、信息科技部、金融市场部以及重点客户中心等多个部门。
"公司完成了董事长与行长的分设,明晰了公司治理主体的边界。通过这些具体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了'三会一层'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九江银行在当年年报中表示。
2016年,九江银行提出"客户第一、风险为本、从严治行、实干兴行,打造国际化一流商业银行"的发展口号。2年后,九江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江西省第1家、中部地区第1家、全国第2家在香港上市的地级市城商行。作为该行的一二把手,刘羨庭和潘明不仅是这一辉煌时刻的见证者,也是九江银行成功IPO的推动者。
不过,在刘潘二人辞任董事长、行长的2022年,九江银行营收虽达到近年来峰值(108.7亿元),但净利润却已先一步出现疲态。
2019年至2023年,九江银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8.37亿元、16.73亿元、17.29亿元、16.15亿元、7.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2%、-8.95%、3.33%、-6.56%、-55.2%。
与之对应的是,九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呈现出抬头之势。
据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九江银行资产规模为4978亿元,较上年末缩水1.2%;不良贷款率已升至2.57%,较上年末增长0.48个百分点,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更为严峻的是,该行关注类以及已逾期的贷款均同比暴增80%以上。
"坏账"对利润的"吞噬"肉眼可见。
2024年上半年,九江银行资产减值损失达34.6亿元,同比增长23%,占据了营收的六成以上。在此背景下,该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再度同比下降40%至5.54亿元。
与业绩持续萎靡相伴而来的,便是前述接二连三的罚单,相关管理人员"职责失守"的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回头来看,潘行长负有责任的"违规发放贷款、延缓风险暴露以及不良资产转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均是可以影响九江银行业绩及不良贷款率的因素,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不过,如今刘潘二人早已退位,这些压力已然给到了以现任董事长周时辛、行长肖璟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