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环境起关键作用
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环境起关键作用
培养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是每个家长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饮食准备到具体环境布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来帮助孩子顺利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如厕的间接预备
关注孩子饮食与排泄之间的关系
如果要帮助孩子顺利排泄,就要从孩子的饮食入手。在孩子很小时,成人应留意他们的饮食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孩子只吃肉而不摄入足够的纤维,会导致孩子排泄困难。因此,成人确保他们摄入均衡的营养。
让孩子看见成人如厕的行为
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并不具备成人所认为的羞耻感。
预备适当的环境,让孩子有亲自体验排泄的过程,才能建立符合人类社会文化的方式
孩子亲自体验排泄的过程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培养自主如厕的能力。
- 塑造如厕的行为
某些固定活动发生前,每个人(包含成人)都去使用厕所。
- 孩子刚睡醒时立即去如厕
- 在吃饭前,孩子去如厕
- 午睡前,孩子去如厕
- 孩子准备上车前去如厕
- 孩子去商场前如厕
- 孩子晚上睡觉前去如厕
成人不应强迫孩子练习如厕,可以利用上面的作息来帮助他们塑造如厕的行为。孩子进行如厕训练的过程中,成人应协助孩子如厕训练。
当孩子在其他区域排泄或更换尿布时,应引导他们至厕所进行操作,有助于孩子逐渐适应如厕。
在夜间,为了确保孩子的睡眠质量,成人可以考虑为他们准备隔尿垫,以防止夜间孩子尿湿床铺。当清晨孩子醒来,成人若发现孩子有夜尿,不要责备或批评孩子,更不要提及比如“昨晚已告诫你少饮水”类话语,应协助他们更换衣物并前往厕所进行清洁。
有些孩子在生理上存在某些特殊情况,需借助医疗手段才能顺利地进行如厕。
- 如厕文化的过渡期
在过渡期,成人需准备一个加盖的箱子,箱子可透明或不透明。当孩子换下裤子,并且裤子未沾染大量排泄物,或者孩子的外裤仅沾染少许尿液和排泄物,可引导孩子将裤子放入箱中。箱子内加入一半的水和一些小苏打粉有助于浸泡裤子,随后将箱内的水倒入马桶进行冲刷。裤子可放入洗衣机进行清洗并烘干。
- 发展对于如厕文化的觉知
排泄是生物的本能,如厕则是一种文化行为。当孩子完成排泄后,成人应引导他们参与并观察清洁过程,让他们了解卫生的重要性。孩子用纸巾擦净后,成人需稍作观察并确保擦拭区域已被清洁干净。最后,孩子在上完厕所后,需用肥皂进行手部清洁。
厕所也是完备环境的一部分
在成人协助孩子进行如厕训练的过程中,成人需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至关重要。
- 成人需考虑孩子的年龄布置如厕环境
- 成人跟随孩子的能力布置环境
- 成人需认真考量厕所的安全性
- 成人需关注厕所环境的卫生状况,成人可以提供手套鼓励孩子参与清洁厕所的工作
- 在如厕环境中的秩序至关重要,任何物品不应随意移动,孩子如厕就能更容易找到方向,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厕所,成人允许孩子坐在脚踏垫上。旁边凳子的存在具有许多实用的好处,它可以被视为一种额外的踏脚处,孩子可以通过踩踏凳子轻松够到洗手台,从而更方便地洗手。孩子在厕所也可以坐在凳子上更换衣物。
孩子使用厕所时建议设置矮的长板凳。当孩子无法良好站立或感到站立不便时,他们可以在长板凳上坐下,以便更换裤子。
成人可以将类似抽屉的东西拉出来,使它变成脚踏垫。
创造一个让孩子专注的如厕环境
如厕环境里不要出现电子产品
如厕环境里应排除绘本
如厕环境里不要过度装饰
我们应确保如厕的环境安静、舒适且私密。孩子专注如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提供豪华的小便器并配备一台平板电脑,让孩子在如厕时看电影或阅读书籍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他们专注如厕。
成人需足够耐心给孩子讲解如厕行为的过程,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如厕的环境,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接受如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