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根羽毛引发的涨价潮:探秘“鸭毛球”刺客背后的产业链突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根羽毛引发的涨价潮:探秘“鸭毛球”刺客背后的产业链突围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0635939_100056132

“再不买,羽毛球都要打不起了!” 曾经作为国民运动代表的羽毛球,如今却价格飞涨,被球迷戏称为“鸭毛球”刺客。这场涨价潮的背后,是供需失衡、产业升级缓慢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鸭毛锐减,供需失衡成主因

羽毛球价格飞涨,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原材料——鸭、鹅刀翎毛的供应减少。然而,数据显示,近年来肉鸭和肉鹅的养殖数量并未减少,问题出在长日龄肉鸭的养殖量上。

制作羽毛球的刀翎毛主要来自养殖周期较长的鸭、鹅,而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的白羽肉鸭(养殖周期较短)对长日龄肉鸭养殖持续冲击挤压,导致刀翎毛产量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羽毛球作为国民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加,需求不降反增,供需关系的变化自然催生了羽毛球价格的持续上涨。

产业链囤货加剧市场恐慌

在涨价预期下,产业链各环节的囤货行为也加剧了羽毛球的紧张程度。毛贩子囤积刀翎毛,球友囤积羽毛球,尽管这种现象不足以导致价格持续上涨,但在短期内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羽毛球原料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品牌以次充好,用生长周期短、质量差的鸭毛甚至鸡毛制作羽毛球,导致羽毛球的耐打度下降,无形中也增加了羽毛球的消耗量,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寻找替代品,打造新的生态产业链

面对“鸭毛球”刺客的困境,寻找替代品、打造新的生态产业链成为破局的关键。

  1. 人工球: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多个人工羽毛球品牌,其手感和耐打度正不断提升,未来有望部分替代天然羽毛球。

  1. 替代毛源:鸡毛替代鸭毛和鹅毛的可行性正在被探讨。此外,如果将目前一部分35-40天出栏的白羽肉鸭,多养殖十几天,等待其生长出刀翎毛再进屠宰销售,也能极大丰富刀翎毛的来源。

  2. 构建新生态:延长肉鸭养殖时间,并对肉鸭产业进行分级,明晰标准,让长日龄肉鸭获得足够的溢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刀翎毛短缺的问题。

一根羽毛引发的涨价潮,折射出传统产业升级的困境。无论是羽毛球产业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都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