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湖南厨师的回忆——湘菜泰斗、湘菜“教父”石荫祥
毛主席湖南厨师的回忆——湘菜泰斗、湘菜“教父”石荫祥
石荫祥先生,照片出处【百科】。
1917年4月6日【注:农历2月15日】,石荫祥出生于长沙城内一个普通百姓家。一家五口,靠父亲做厨师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在三个孩子中,石荫祥排行老二。八岁多进了学堂,因为家贫,三年后辍学回家,打零工赚钱贴补家用。
1931年,石荫祥十四岁时,父亲患病去世,家里的生活愈加艰难,靠同为厨师的舅父给些周济过日。后来,石荫祥在市邮政局寻了一份工作。
湖南长沙市曲园酒楼旧照,照片出处【百科】。
他15岁进入长沙市曲园酒楼,师从史玉和;出师后,长期在潇湘酒家等湘菜名店掌勺;1954年,调入省直机关招待所、省委接待处蓉园宾馆等单位,任烹饪主理技师;曾撰写出版了《湘菜集锦》、《湘菜集锦续集》、《湘菜集锦续续集》。1991年,他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湘菜大师”的称号。他说:“从1959年到1975年,毛主席每年都到湖南来,多的时候,一年3次、4次,最少也有1次,在长沙小住,住得久的时候有100多天,住得短的时候也有2、3天,这17年来都是我为毛主席掌勺。”毛主席曾对我说:“石师傅,我最喜欢吃你做的湖南家常菜哩!”
湘菜泰斗、湘菜“教父”——石荫祥先生,照片出处【百科】。
为毛主席当厨师
1959年6月,还在长沙市五一路招待所工作的石荫祥,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到省委招待所为毛主席当厨师。接到任务后,石荫祥十分激动,说:“我能为毛主席当厨师,感到很光荣,但是我又怕搞不好,也不晓得主席的饮食习惯。”
1966年6月,毛主席在湖南韶山滴水洞一号楼前,同湖南省委工作人员合影,照片出处《世纪》。
到了省委招待所后,石荫祥向毛主席的陪同人员,打听主席的饮食生活,陪同人员告诉他:“主席每天两顿饭。他是湖南湘潭人,在长沙长大,家乡菜最好,不要担心。”听了这话后,石荫祥告诫自己:为毛主席当厨师,要胆大心细,给主席做菜,要合主席的口味,要征求主席的意见,还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1959年6月24日下午,毛主席从武汉乘火车来到长沙,下榻蓉园一号楼。
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委接待处蓉园宾馆外景,照片出处《世纪》。
晚上8点钟开餐,石荫祥为毛主席准备了四菜一汤:豆豉辣椒、腐乳、红烧肉、青炒马齿苋、鳙鱼打葱汤。这几样菜,分量不多,石荫祥可做得特别精致,尤其是那碗红烧肉,有特色香喷喷的,软而不腻。石荫祥想到主席在战争年代,想吃红烧肉,而且还要肥一点,是为了补脑子,可现在他老人家66岁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肉不能太肥,而且要煮烂些。因此,他选了一块纯正的五花肉,切成若干块,放在锅里煎、炸出油脂,再放少许白糖和着酱油去烧。毛主席吃着这碗盐味适中、软而不腻的红烧肉,赞不绝口。毛主席来到厨房,握着比自己小24岁的石荫祥的手说:“石师傅,谢谢你,你做的红烧肉,好吃,真是美味佳肴。我还要回老家韶山住几天,请你跟我走一趟,行吗?”“行!”石荫祥高兴地说。
石荫祥先生著作——《湘菜集锦》里的菜品,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1959年6月25日,石荫祥随毛泽东回到湘潭韶山冲。他知道主席喜欢辣、喜欢咸、喜欢原汁原味,不喜欢甜,这正是湖南人的饮食习惯。他给主席做红烧猪脚,或是蒸肘子,让汤汁浓一些,同时准备两个小碟,一个盛辣酱,一个盛酱油,让主席沾着吃,自己掌握分寸。27日中午,毛主席请石荫祥师傅办两桌饭菜,招待32年前相识的父老乡亲。毛主席呼吸着家乡的清新空气,吃了家乡土生土长的谷物杂粮、蔬菜,心情很舒畅,高兴地写下了《七律·回韶山》的诗篇。
20世纪80年代时期,石荫祥大师在做菜,照片出处【陈自罡先生提供(石荫祥外孙)。】
毛主席刘少奇同食寒菌面
石荫祥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为毛主席做了一盘红煨野寒菌。这种野寒菌,白色,每个只有扣子那么大,又称扣子菌。石荫祥将菌子清洗干净后,再用新鲜鸡汤煨,香味扑鼻。这道菜端上桌子后,才发现鲜菌里躲着白蛆似的小虫,石荫祥心里很紧张,怎么办?如果上纲上线,说轻点是对主席不恭,说重点是谋害毛主席,情急之下,他想马上端走换一盘,不想被主席看见了,问为什么要端走,石荫祥无奈,只有如实相告:“菜没有洗干净,菌里面发现了小虫。”
石荫祥先生与彭长贵先生,在1980年重逢时旧照(左为石荫祥,右为彭长贵),照片出处《胖瘦食安圈》。
毛主席幽默地说道:“野寒菌里有虫,说明无毒,味道更鲜,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石荫祥才松了口气,事后护士长告诉石荫祥,要他以后将菜洗干净。
石荫祥先生和毛主席一起合影,图中标红圈的是石荫祥先生,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1961年4月,刘少奇同志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蹲点调查,4月30日,结束调查,返回长沙蓉园宾馆休息。恰巧这天毛主席在长沙会见外宾,两位战友在家乡相见,分外亲热。刘少奇抓住时机向毛主席汇报天华蹲点的情况,从晚上九点谈到深夜二点。毛主席说:“你在天华蹲点18天,和社员同吃同住,今晚上又一连谈了5个小时,很辛苦,今晚我请你吃饭——一碗寒菌面。”
石荫祥大师的红烧寒菌,是毛主席最爱的菜之一,中午没吃完晚上还要留着煮面,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为什么要吃寒菌面呢?”刘少奇不解地问。
石荫祥先生作品——孔雀开屏,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毛泽东回答说:“这里有个大师傅,叫石荫祥,他给我做的红煨野寒菌,味道鲜美,在北京吃不到,今天这一盘,我没吃完,说留到晚上下面做码子,你来了,你真有口福。”随后,管理员送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寒菌面。
石荫祥先生作品——芙蓉鱼排,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用家乡的六菜一汤招待胡志明主席
石荫祥回忆,主席每餐四菜一汤,两个装小菜的碟子,只有一点点大,吃的尽是一些极为普通的菜。主席不吃珍稀动物,不吃海味,尤其厌烦宴会。湖南的腊鱼、腊肉和腊八豆,他最爱吃,而且吃粗粮,吃糙米,米饭里总要放一些黄豆等杂粮。主席说:“吃粗粮对身体有好处。”
毛主席与胡志明主席在蓉园庭院里闲谈,照片出处《世纪》。
“主席爱吃家乡菜。”石荫祥说:“20世纪60年代,毛主席回到湖南时,我为主席做了一道酸大白菜炒肉丝,即先将大白菜叶用开水烫一下,再切成丝炒肉,主席吃后大加赞赏,说这个菜到家乡才能吃到,这个味很好,并要带到湖南的上海厨师学做这道菜。”
1965年5月,毛泽东在长沙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越南胡志明主席。负责毛主席饮食起居的管理员,通知石荫祥说:“毛主席留越南胡志明主席共进晚餐,你比平时多加两个菜吧。”
石荫祥先生著作《湘菜集锦素菜集》,照片出处【百科】。
“胡志明主席是贵宾,加两个什么菜呢?”管理员走后,石荫祥正犯难哩。此时,毛泽东来到厨房说:“石师傅,你是为加菜的事着急吧。不要急。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朋友,用我们家乡的菜招待就行了。”石荫祥在平时四菜一汤的基础上,增加了火焙米虾辣椒和红烧鲫鱼,两位老人吃得很开心。
胡志明主席在长沙,赠送给毛主席一些当时很稀奇珍贵的芒果。毛泽东送给湖南省委的同志,每人一个,却送给石荫祥四个,石荫祥只留了一个,将其余三个分送给其他服务员。
石荫祥先生作品——长沙麻仁香酥鸭,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周恩来在长沙为毛主席祝寿
1974年10月13日,毛泽东又回到湖南长沙,在家乡休养了114天。毛泽东住在九所6号楼,6号楼是毛泽东每次来长沙都要住的房子。他对这里很熟悉,连服务员的名字都叫得出来。
毛泽东住下后,就问:“石荫祥师傅还在这里吗?”“还在这里。”服务员告诉他,随即通知石荫祥来见毛主席。
从左到右,分别为湘菜大师张志君、石荫祥、许菊云,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主席好!主席辛苦了。”石荫祥主动上前握着毛主席的手说。
“你们也辛苦了。”毛泽东说:“这次我来长沙养病,要辛苦你啊!”
石荫祥先生作品——干贝无黄蛋,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为主席服务!是应该的!”石荫祥回答。他感到毛主席比以前衰老了许多,动作迟缓,说话有些含混不清。时不时地咳嗽几声,他想:“这次为毛主席做饭菜,要软、要酥、不要太油腻,既要有营养,又要易于消化吸收。关键是帮助主席增进食欲,让他尽可能多吃点。他将原来每餐一小碟豆豉辣椒,换成了由葱、姜、蒜、糖、盐、醋、麻油、辣椒油、酱油等,九种调味品搅拌在一起的味酱,装在小碟里,即九味碟,让主席吃鱼、肉、鸡、鸭时,在九味碟里卤一下。吃时,又酸又甜,又香又辣,口感特别好。由此,他又做了九味鸭、九味鸡、九味猪脚。炖的汤有浓汁水鱼汤、豆腐白菜汤、鱼头炖豆腐,还有泥鳅蛋羹,原汁原味,浓淡相宜。
石荫祥先生作品——雪花鸡扇,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过去,主席的牙齿好,干鱼、腊肉都能嚼烂。这次,石荫祥发现主席的牙齿掉了许多,吃东西很费力,他就很少再做干鱼、腊肉了,如果主席想吃,他就蒸久一点,直到蒸烂为止。
有一次,石荫祥给毛泽东做了一碗田鸡肉。他先将活田鸡去皮去内脏,用清油炸后再蒸。毛泽东吃得很高兴,对石荫祥说:“好吃!做得好!但是青蛙专吃蛾、蚊、蝇和稻飞虱等农业害虫,它是庄稼的保护者,不能再捕捉了。”
从左到右,分别为湘菜大师任伟政、朱文明、韩玉田、石荫祥、张志君,照片出处【蓉园集团】。
在每日两餐饭后,细心的石荫祥或煎一小碗蜜饯金桔汤【化痰】,或冲一小碗通大海【利喉】,或煎一碗马齿苋汤【去火毒】给主席喝。毛主席真爱吃石荫祥,根据民间验方做的汤药。毛泽东在长沙休养期间,精神比来时好多了,喘气也平稳了,这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也许石荫祥的民间验方也起了点作用。
石荫祥先生作品——锅贴兰花冬笋,照片出处《共享食代平台》。
1974年12月下旬,周恩来忍受癌症的剧烈折磨来到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工作情况。他于23日晚7时,来到九所6号楼见毛泽东。24日下午2时半到4时半,25日下午3时至4时半,26日下午和晚上,他都在毛泽东处共商国家大事。
石荫祥先生作品——莲蓬虾茸,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197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81岁的生日,毛泽东邀请周恩来共进晚餐,石荫祥为两位中央领导做了六个菜:麻婆豆腐、白菜肉丝、泥鳅蛋羹、九味鸡、腊八豆蒸肉、萝卜丝炖鱼头。在盛行大吃大喝之时,这六个菜算不了什么,然而对这两位伟人来说,感觉到是盛宴,非同寻常。毛泽东没有责备石师傅,他理解石师傅的一番美意,两位老人以茶代酒,互相祝贺,吃得津津有味。
20世纪50年代末,石荫祥先生工作旧照,照片出处《知食份子普及知食》。
周恩来为感谢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的辛勤服务,早在26日中午,在自己住处,为毛泽东祝寿会餐安排了两桌。周恩来一生十分俭朴,用餐从不超过四菜一汤,这次为招待服务员破例安排了10个菜。事后人们才知道,这两桌酒菜是周恩来自己掏的钱。
1975年2月8日,毛泽东离开长沙赴杭州。石荫祥等服务员,在九所6号楼门口送毛主席上车。毛泽东艰难地抬起手臂,向大家挥手致意,最后一次告别家乡。
20世纪50年代时期,毛主席在湖南长沙,照片出处《月洒春江》。
2008年4月21日凌晨1点12分,素有湘菜泰斗、湘菜“教父”、“食神”之誉的湘菜特级大师石荫祥先生,在长沙去世,享年92岁。
湘菜中的七道清汤火锅,照片出处《湘菜集锦》。
石荫祥先生——是第一位被湖南省政府,授予“湘菜大师”称号的人物,湘菜家谱制作第一人,也是毛主席亲点御厨,他用自己的厨艺征服了多位国家领导,推动了湘菜的蓬勃发展,是湘菜人的骄傲。鼓励我们烹饪界人,像石荫祥大师一样,为了烹饪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