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肠激躁症的中医治疗:分型辨证与自我调理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肠激躁症的中医治疗:分型辨证与自我调理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ealth.tvbs.com.tw/encyclopedia/349194

大肠激躁症(肠躁症)是一种长期的功能性肠蠕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常伴有失眠、焦虑、头晕、倦怠等。这种病症多发于年轻女性,通常在求学时代或初入职场时发病。

大肠激躁症与肝脾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大肠激躁症属于“腹痛”、“泄泻”、“便秘”、“郁证”等范畴,与肝、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肝”与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紧张压力会导致“肝郁”,影响肠胃功能;饮食不当、三餐不定时定量,也会导致脾胃虚弱,影响消化吸收和肠蠕动功能。

中医将大肠激躁症分为三种类型

  1. 肝郁脾虚型:表现为腹痛、两胁胀痛、打嗝、肠鸣,解便后疼痛减轻,粪便形态为腹泻型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患者常因精神压力而加重,女性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治疗以痛泻要方加减,若肝郁气滞明显,则使用加味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

  2. 脾虚湿盛型:表现为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身体倦重无力,粪便形态常为腹泻型,且在大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若湿重、倦重程度明显,则使用升阳益胃汤。

  3. 脾胃阴虚型:表现为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口干、胃嘈热、手心足心热、舌红少苔,粪便形态常为便秘型、干结难解。常见于老人或久病之后。治疗以麻子仁丸加减,此类患者常兼有其他脏腑的亏虚,需要搭配相应的辨证处方调养。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人体体质和疾病状态来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临床上也会有不属于上述证型的大肠激躁症患者,需要更精细的中药调整才能见效。

缓解压力的茶饮建议

大肠激躁症主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突然恶化成严重的癌症或肿瘤,平均寿命也不会缩短。因此,保持平常心对待非常重要。对于与压力相关的大肠激躁症症状,可以尝试疏肝解郁茶饮,如陈皮、佛手、金桔、柠檬、柑橘、玫瑰花等。

自我按摩穴位方法

  1.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处,适合情绪容易紧张并诱发肠鸣、腹泻的患者。
  2.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两寸(约三横指),适合肠胃蠕动缓慢的患者。
  3. 足三里穴:位于膝下三寸(约四指宽的距离),适合体质虚弱的患者。
  4. 丰隆穴:位于足外踝上八寸(外踝到膝盖的中点),适合经常腹泻、水便的患者。


图1:内关穴位置


图2:天枢穴位置


图3:足三里与丰隆穴位置

本文原文来自TVBS健康频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