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城市漫步与电影镜头:香港利园区的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城市漫步与电影镜头:香港利园区的故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hyleegardens.com.hk/zh/blog/post/walk-within-the-city-unfold-the-stories-untold?srsltid=AfmBOorREnWg7bZdWEH0mL0Z50-Hwb2VZ0MJZ46Cx9aLa_kfnKAYQSgN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充满故事的角落。无论是通过城市漫步,还是通过电影镜头,我们都有机会重新发现城市的独特魅力。本文将带你走进香港利园区,探索那些被忽视的故事,感受城市文化的独特韵味。

漫步在新旧共融、充满多元文化的利园区中,或会从中发现不少故事。走在利园区,不难发现这里是个多姿多彩、中西交融,充满包容性的社区。商场林立之间矗立着历史悠久的唐楼,藏有各种风格的店铺,为大家带来多元化体验。当我们深入走访利园区,带着不同的视角前来探索,更会被这里的故事深深吸引。

城市漫步:重新认识城市的另一种方式

城市漫步的兴起

城市漫步(City walk)起源于英国的“London Walk”,意指在充满历史文化的大城市里,人们用步行、单车等方式自行探索,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感受城市最地道的魅力。如今,城市漫步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概念,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感兴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之间行走,寻找城市角落的小确幸。又或在导游带领下,从建筑、历史、地理、文化等面向深入了解城市。

有别于传统观光旅游的赶行程、走马看花,城市漫步着重于带领你走进当地人生活的地方,例如是以慢活的形式走访见证历史变迁的建筑、鲜为人知的本地特色小店,或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景点。过程中,更有机会与各式各样的人相遇,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乘坐交通工具游览各处等等;也有的会参与当地传统节日活动,就如西班牙奔牛节、仙台七夕祭、白川乡冬季点灯等,让人亲身感受如何与当地生活融为一体。

随着“城市漫步”风气的增长,有人毅然放弃高薪厚职,选择带大家穿梭香港的大街小巷,一起发掘其中魅力。陈智远(Paul)十多年前辞去政府职位,成立了本地游团体——“活现香港”。多年来,他带领参与者前往本地不同角落,配以生动的讲解和故事,例如和大家在冰室老店品尝熟悉的港式奶茶、穿梭在经典电影场景发掘拍摄点滴、向工艺大师学习活字印刷技术,以不同角度回看少有人知晓的历史、文化,让大家深度认识一个地方,创造出难以忘怀的旅游经验。

Paul成立本地游团体——“活现香港”,通过深度游带大家游历香港,创造出不一样的旅游经验。

以深度游,认识城市的另一面貌

Paul在硕士毕业后开始到访不同国家,参加不同的导赏团。回想起初次体验,至今仍记得那种“好型”、“好正”的感觉:“导游会利用自己的角度、视野,去引领导大家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城市,其中有什么故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的前世今生等等。”与一般传统观光旅游的导游不同,深度游导游除了要具备对路线的认识外,解说明能力亦十分重要,从路线中谈历史、说文化,以一个本地人视角,把旅游书没有记载的知识带给参与者,多角度了解当地。Paul更由此发现,旅游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去展现城市,而导游能够为旅客塑造对某地的第一观感。于是,他萌生了香港深度游的想法,藉此让大家探索那些被忽视或未被广泛知晓的地方,寻找城中比较有趣、真实、难忘、独特的景象。

Paul解释:“十年前从外地来到香港的游客,他们对香港有一个比较刻板的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接收到有关香港的信息以及印象,多数为摩天大厦、商场、山顶等景点。”但通过深度游,他们会发现原来香港除了“食、玩、买”外,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层次和惊喜,更重要的是值得再次前来。以利园区为例,Paul曾与利园协会合办“隐形斗篷下的铜锣湾利园”导赏团,带领大家穿梭在这些战后唐楼群之间,利用五感去体验利园区不同店铺。他忆说:“当时深入探索每间店铺后,才发现这个被高楼大厦包围的唐楼群中,原来内有乾坤。”既有玩味十足的创新店铺,例如收藏不少绝版系列女王旧币、钞票和邮票的Badges Story;一些保留着旧香港情怀的传统文化,包括经营过百年的太平馆餐厅;还有外国品牌加入本地设计元素的空间,例如香港首间Leica Camera 旗舰店。大家除了可以选择到商场逛街购物、享受美食之外,亦能跟随导赏团走入唐楼,认识不同新旧小店,进而和店主深度交流、了解店铺理念。Paul认为也是个非常有趣的体验,让大家以独有视角,重新认识新旧共融的利园区,亲身感受其中社区独有的人情味,发掘区内的历史和文化。

Paul曾与利园协会合办“隐形斗篷下的铜锣湾利园”导赏团,带领大家穿梭在这些战后唐楼群之间,发掘区内的历史和文化。

为深度游加入主题

平日一些常常会经过的街道,或是所听闻的人,我们可能很少会去深入探讨背后的故事。而当有主题把地方和故事串连一起时,这些小心思,就能为大家带来一丝惊喜,让他们愿意从不同角度,再一次走访同一个地点。例如Paul留意到希慎道的莲雾树,每逢夏季便果实累累,他便以此为题,构思出铜锣湾“‘莲’结利园”导赏团:“同样是以为利园区导赏团为主,但在当中加入莲雾树,就成了一个题材特别的导赏团,让多人感到好奇。”他更特意为参与者准备莲雾,让大家能够一边走在莲雾树下,一边品尝莲雾清香酸甜的味道。这些小心思,就能为大家带来一丝惊喜,让他们愿意从不同角度,再一次走访同一个地点。

除此之外,Paul亦举办过一个关于电影和电车的深度游活动。行程先是搭乘电车,由铜锣湾出发,经过铜锣湾道、希慎广场,再到上环,再走访附近不同地点,包括九如坊、美轮街、元创方、水池巷、西港城等,寻找经典电影《胭脂扣》、《花样年华》、《无间道》、《狂舞派》等的拍摄场景,让大家能够走进电影的现场实景中,以第一身角度感受电影中的故事。另外亦邀请了近年新晋导演,跟大家分享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和创作灵感。Paul忆述:“最意想不到的是活动除了有本地人参与之外,也有不少来自深圳、广州的旅客。”他更发现广深旅客喜欢观看近年上映的香港电影,惊讶之余同时很高兴:“香港的流行文化有很强的影响力。有些游客来到香港,会特意前往一些电影取景地。”他认为要把深度游扩大,除了认识该地原本的背特色及故事,另一个方法就是结合流行文化。他解释:“电影的镜头会把地方美丽的一面记录下来,当大家看电影时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形成探索的冲动。”在深度游的过程中,熟悉的电影场景重现在眼前,让人置身于电影故事中。真实场景与记忆中的画面相互交织,让大家感到亲切且身临其境,同时亦能体验到电影所传达的氛围和情感。

Paul亦举办过一个结合电影和电车的深度游活动,带领参与者乘电车、再走进电影的现场实景中,体验到电影所传达的氛围和情感。

以电影记录城市变迁

电影和城市互相扣连

“电影朝圣”专页创办人王冠豪(Gary)非常热爱电影场景,于是在工余时间发展兴趣、创立专页,投入于做资料搜集、与电影制作人进行访问、撰写文章等等,把香港的电影场景及故事记录下来。后期更开始撰写书籍、举办讲座、分享会,甚至和不同的电影合作举办导赏团。香港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因此他盼望藉由香港丰富的电影资源,让多人开始关注其城市面貌及发展。

“电影朝圣”专页创办人Gary把香港的电影场景及故事记录下来,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其城市面貌及发展。

Gary感慨道:“本地人往往会预设市区的大街小巷没有什么特别。”他们每天生活在同一地方,看着同一帧风景,所以未必会特别留意其中鲜为人知的故事。Gary曾经也抱有同样想法,直到结识了一位热爱香港电影的日本朋友。这位朋友到访香港时,带他深入探索一些“隐世”香港电影场景。这不禁令他开始反思,那些我们认为平凡的街道,其实也蕴藏着值得探索的故事。加上在偶然的机会下,他结识了英国网站Hong Kong Cinemagic的版主,惊讶于竟然有外国人如此热爱和熟悉香港电影,会以一个综合资料库的形式,巨细无遗地记录许多不同电影的资料,包括影星访问和电影介绍。这促使他开始“电影朝圣”专页,希望有多一个有趣的途径让更多人认识香港,同时宣扬香港电影的独特性:“香港电影能够媲美其他国家,皆因每部电影取景地的背,蕴含着香港新旧、中外交融而沉淀出来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香港电影大多以现场取景,因此电影和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Gary认为:“城市令电影内容变得丰富,而电影成为了记录城市的媒介”。举例来说,贝聿铭设计的新宁大厦(注:已与新宁阁合并重建,现为利园三期),其设计概念是将楼宇后移(building setback),以腾出大厦与马路之间的空间作为大堂广场,从而提升建筑的澎湃气势。在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中,大哥成(李子雄饰)意气风发地从新宁大厦正门走出的场景,正与新宁大厦的气势相得益彰,成为经典画面之一。Gary更发现:“与过去的导演相比,我所认识的新导演更加注重电影场景,因为它们目睹了香港近年的变化,希望捕捉即将消失的元素和景色。”他续指新导演在选择电影场景时,亦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意义的地方,从而令电影故事变得更加完整,甚至令观众从中得到共鸣。例如导演陈健朗,曾居住在油尖旺区及就读于深水埗区。在拍摄《手卷烟》时,会利用如重庆大厦、美丽都大厦、甘肅街、白加士街、寧波街、彌敦道、大南街等,与自己成长有连接的地方作取景地。这些曾是区内的独有视角和个人经历,为电影加入了在地的质感,让故事变得更加真实。

香港新旧、中外交融而沉淀出来的文化和历史成为了香港电影的独特性。

自从在“电影朝圣”专页上分享香港电影的取景地后,Gary还多了与不同界别人士接触,当中少不了电影人。与导演进行专访时,除了谈电影背后的制作过程,他也问及与取景相关的问题,了解电影和城市之间的连接。Gary也会在专页上与大众分享和电影人的专访,他表示读者都对感兴趣,“电影人会分享电影制作的过程,这些是我们本来都不想知道的故事,却能让大家从专访分享中了解得到。”他曾与郑保瑞导演进行专访,了解到导演在选择电影《智齿》的取景地时,会偏向寻找一些将会消失的地方,从而记录香港某时期的面貌。最后电影以昔日的土瓜湾和观塘为主场景,这两个社区昔日非常繁华,满布工厂如船厂、制衣厂、纱厂,亦有不少老店、大牌档、戏院。然而电影上映时,两区都正处于重建中的状态,《智齿》则成了保留社区历史的重要载体。导演的分享让观众不再仅限于最终成品的观赏,还能丰富他们对电影的理解,让电影体验变得更加有意义。

从电影寻找消失的城市

“电影其实是在记录城市,当城市变化很大的时候,想要看回以前的面貌,就只能透过电影了。”Gary深有感触地说。繁华的铜锣湾内,有数幢残旧唐楼隐藏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旁,当中波斯富街58至60号的旧唐楼深深吸引着他:“这幢大厦是《G杀》的主场景,电影中记录了很多很有特色的画面,能看到一些香港本土元素。例如唐楼楼梯的绿色水磨石扶手,这种扶手设计现今愈来愈少。”藉着电影,我们能从常被大家忽略的地方中,再一次去欣赏昔日工匠精细的手艺。

电影《G杀》把旧唐楼内昔日工匠精细的手艺再次呈现在大众面前。

他还认为电影还能重新带人认识一些已消逝的文化:“透过电影,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状态。”以电影《暗花》为例,有一句台词是“我发个轮就知你是边个!”—— 能猜出“发个轮”是什么意思吗?Gary解释:“以前打电话要‘发’,而现在是‘按’。对白记录了当时的状况,未曾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依然有机会认识昔日的生活文化、说话方式等。”我们透过电影,可以回溯过去,感受城市的变迁和历史的流转,重新认识这城市的一点一滴。

利园区是一个“电影世界”,许多电影都曾在这个地区取景。兰芳道的南北楼是李小龙先生拍摄《死亡游戏》的其中一个取景之地。

社区故事,缔造城市迷人魅力

随城市变迁,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风景会消失,但社区昔日的历史和文化故事依旧流传着。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走进社区,更会发掘到城市的隐藏魅力:城市漫步让人寻找不为人知的角落故事,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电影则记录当时当刻的社会状态,即使以前景色消逝,画面依然把城市面貌保存下来。大家不妨也试试放慢脚步,以独有角度探索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社区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