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飞蚊子”上亿人都在忍! 耳鸣、耳聋、幻听,你分得清吗?
耳边“飞蚊子”上亿人都在忍! 耳鸣、耳聋、幻听,你分得清吗?
耳鸣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你真的了解耳鸣吗?它与幻听、耳聋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判断耳鸣的严重程度?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点击订阅
日常生活中,偶尔会听到某种异响,有人并不在意,有人觉得是幻听,有人常年不堪其扰却找不到原因。
实际上,这就是耳鸣!耳鸣是很多疾病的先兆表现。迄今为止,尚不明确具体发病机制。
耳鸣不是幻听、耳聋,发病非常常见
耳鸣的定义十分简单,没有外界声音参与的情况下,耳朵却能听到某种响声就是耳鸣。需要注意的是,耳鸣和幻听是两种不同的症状。
耳鸣,是单调的声音,没有任何意义,可能会重复出现。幻听一般为精神疾病患者或脑疾病患者出现的症状。患者听到交谈、苦笑、辱骂等具有含义的语句,而外界其实并没有这些声音。
生活中,也会有人误以为耳鸣就是耳聋。实际上,耳鸣≠耳聋。耳聋是指听觉系统中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
一般而言,在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情况下,由于听觉传导通路受损,声音无法正常感知,通常不会产生耳鸣。然而,若耳聋由突发性事件如突发性耳聋或梅尼埃病引发,在发病期间及之后,患者可能会经历耳鸣的症状,即使听力后续有所恢复,耳鸣也可能持续。
耳鸣离你我并不远!据美国和英国联合进行的流行病学统计调查发现,全球范围内耳鸣的发病率约为17%。
哪些原因会导致耳鸣?
长时间的耳鸣,有可能导致耳聋,更需要警惕是不是肿瘤作祟。
此外,耳鸣在大类上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即只有患者才能感知到,客观性耳鸣则除了患者之外,医生通过检测也能同步听到声音。
在致病因方面又可分为三类。
耳鸣有哪些致病因?
● 耳源性耳鸣 :一般由耵聍栓塞外耳道、湿疹、鼓膜炎、中耳炎等疾病引起。这类耳鸣通常情况下并不严重,确认病因后,对症治疗即可消失。
● 全身性耳鸣:可能由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血管瘤、颈椎病、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这种耳鸣则需要进行比较系统的检查与治疗。
● 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鸣: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多由紧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更年期等引起,相对而言持续时间不长,也有长期存在的可能。
据了解,在我国,耳鸣群体数量庞大,粗略估计在1.3亿至2亿之间。其中约有4500万人的生活已经受到影响。在整个耳鸣群体中,约0.8%的患者因长期严重耳鸣,无法进行正常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是耳鸣群体重灾区,64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能达到28%。
测一测,你有耳鸣吗?
如何自我评估耳鸣程度?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都能听到耳鸣的发生,因此比较好判断,但对于耳鸣的程度却不好表述,可对照下表进行自我检测。
级别 | 描述 |
---|---|
1级 | 耳鸣响度极小,似有似无 |
2级 | 耳鸣响度轻微,可以听到 |
3级 | 中等响度 |
4级 | 耳鸣较响 |
5级 | 耳鸣很响 |
6级 | 耳鸣极响,难以忍受 |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也会偶尔出现耳鸣的症状,并不是所有的耳鸣都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小医提示,一般而言,耳鸣持续三天以上或者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则需要就诊治疗。偶尔出现的耳鸣不必过度紧张,多加观察即可。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财经中国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