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部分大学取消绩点,大学生能“乐”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部分大学取消绩点,大学生能“乐”了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236423

继北京大学在生命科学院试点实行等级制评分后,部分高校纷纷开始尝试取消绩点制度。这一改革引发了广泛热议。

现象:部分高校尝试取消“绩点”制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上海高校方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采取了等级制的评定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主管林德龙介绍,目前,本科生的成绩记录方式依然保留百分制、五级制和三级制,由院系和任课教师根据课程重要程度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但是最终成绩一律转换为等级制,即A、A-、B+、B、B-、C、D、P、F九种等级。

“这种方式是落实学校卓越育人工程要求,根据各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到核心课程上来,同时最后又有统一的等级制评价标准。”

赞成派:让学生尊崇兴趣探索更多可能

在许多大学坊间,都会流传着一本“选课宝典”,将往年教师给分情况作为课程评定标准。在绩点的压力下,很多同学在选课时就会做好攻略,而不是依据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或兴趣选课。

“如果大学都取消绩点,无论是在选课和实践中,我都会更趋向于发展个人兴趣。”在松江大学城就读的大二学生邓嘉欣坦言,选修课会更加注重教师给分而不是纯个人兴趣。“如果有等级制评定,那会是一种解放。”

已经通过考研上岸的尹同学也有同感。在争取保研的同学中,绩点的争夺甚至会细化到每次上课的举手次数。“部分老师还会用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来算平时成绩,导致大家之间会出现一些‘明争暗斗’,压力也都很大。”

大学是学生多元发展的平台,取消绩点评分,也是从侧面引导大学生不拘泥于绩点而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路径,这成为改革的出发点。

担忧派:新形式的内卷源源不断

在一项微博话题“是否支持大学取消绩点排名”的投票中,16%的网友认为“有竞争才有动力,没必要取消”,32%网友认为“不卷绩点,多的是别的可卷,没意义”,34%的网友表示“非常支持,建议全国高校推广”。

对于取消绩点,尹同学觉得,自然是好的,但是要想评优评先还是会有一些参考的指标,新的指标要如何设置才能更公平还是要细化。“就拿等级制度来说,大家会不会又都为了争这个‘A’产生新一轮的争夺呢?如果对应的资源有限问题并没有解决,大家还是会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拼命卷。”

“一分之差或许就与A档失之交臂,对于那些大学成绩优异的同学会觉得拉不开差距。”现读大一的学生赵静萱认为,目前对于高校来说,绝对成绩或GPA可能还是评定一个人专业知识的标准,等级评分下“内卷”更加不可控。

但是,“不管什么方式考核,大学生混日子、混文凭肯定不行”,这一网络观点获得普遍认可。

专家观点: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就此,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童潇认为,这是一种成绩评价的进步,也是一种趋势。

童教授表示,有些课程确实比较难区分名次前后,用等级制的评价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应试导向,可以留出更多时间和余力进行自身素质的提升,但客观来说,也不宜全部取消。“应当给予老师一定的自主权,探索任课教师决定制。未来探索成功,就可以实行等级制为惯例,以评分制为特殊。”

“从改革初衷看,肯定是一件好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团委书记薛泽林有着同感。但他特别指出,还是要冷静反观GPA制度在各校推广的原因,以及与现有国家奖学金、保研、出国等推优制度的衔接。

薛泽林认为,还应对整个学科打通、选课制度做出相应的变革,以自由性、综合性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才更加适合学生发展。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指出,这对破除“唯分数论”“分分必究”有一定作用,但要彻底为学生们松绑,则还需进一步改革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引导社会破除唯分数论,形成新的人才观,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广泛涉猎、自由探索的学术殿堂和知识海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