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河道治理技术大合集,助力河道水生态平衡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河道治理技术大合集,助力河道水生态平衡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1458343_374066

水环境是开放性的,这一特性导致水环境问题频发,因为污染源没有办法彻底避免,水体中的营养盐不断富集,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黑臭问题频发,特别是在气温比较高的夏季。针对河道水体治理,除了基础的控源截污和单纯的治理水环境问题外,还需要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采用多种技术大组合拳,从而达到河道水体长治久清的目的。

物理手段

  1. 人工增氧技术

水体藻类的异常增殖会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水体中的动植物、微生物无法正常生命活动,因此礼物一些物理方法,人工手段给水体中增氧,利于水体中动植物、微生物正常生命活动,加速河道水体和底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从而更利于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一般采用增氧设备来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常用固定式充氧设备(如水车增氧机、提升增氧机、微孔曝气等)和移动式充氧设备(如增氧曝气船),可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同时为好氧微生物及以藻类为食的一些原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有助于好氧生物区系的出现并不断发展,增加了河道生物多样性。

生态措施

  1. 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处理污水和净化水质的有效生态措施。在河道两侧或低洼地带建设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吸附、沉淀、降解等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同时,湿地还能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在湿地设计中应注重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搭配,以及湿地结构的优化布局。

  1.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作用,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水中的营养物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根据河道的水质、水深等条件,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如挺水植物(芦苇、莒蒲等)、浮叶植物(睡莲、苻菜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狐尾藻等)。这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抑制藻类生长,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1. 人工水下森林技术

人工水下森林技术是利用一种全新的织物型生物膜载体,使用经培养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和微型生物,附着在载体上繁殖,从而增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增加生物多样性。人工水下森林技术保证了微生物的繁殖力并提高其代谢率。吸附、分解氧化有机污染物、藻类、氮磷等营养物,使河道水体得到净化。

人工水下森林在水环境治理项目中的应用

  1. 生态护坡技术

生态护坡是保护河道岸坡稳定和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采用生态材料和技术对河道岸坡进行改造和加固处理,如使用植被网垫、生态砖等材料进行护坡建设。同时,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工作,种植适宜的植被种类形成绿色生态带,提高河道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除了上面比较常用的物理、生态手段外,还有其他的物理、生态措施可以应用,河道治理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治理目标等有针对性的选择,因地制宜,一河一策,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