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丨它在几千年前就被做成珠宝了,你敢戴吗?
蛇年说蛇丨它在几千年前就被做成珠宝了,你敢戴吗?
蛇是一种常见而又令人恐惧的爬行动物,其独特的身形、敏捷的身姿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使它成为众多神话和传说的主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常被认为是龙的化身之一,它既是智慧的象征,又与长寿、吉祥等寓意有关。自古至今,蛇的形象常被匠人们巧妙地融入珠宝、玉器、首饰的创作之中,随着农历蛇年的到来,让我们一同走进珠宝世界,探寻那些与蛇有关的故事。
蛇送珠宝
我们在形容某件珍宝时,常会用到一个成语赞美其为随珠和璧,这原意本是指我国春秋时期两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即随侯珠与和氏璧。那和氏璧自不用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随侯珠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日,随国(今湖北随州市一带)的君侯出游途中遇到一条大蛇,只见那条蛇身受重伤,在路边痛苦挣扎。随侯不忍,急忙令人给蛇敷药包扎,然后再将它放生。数日之后,这条大蛇身体痊愈,便来到随侯住处,说他是龙王之子,特献上夜明珠一颗作为报答。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在其所著的小说集《搜神记》中这样描述随侯珠: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其实,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关于随侯珠的记载。《墨子》中记载: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三棘六异,此诸侯之良宝也。《淮南子》中写道:随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庄子》则以随侯珠为喻,讲述了随珠弹雀的故事,用以比喻做事不当,得不偿失。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尽收各国之宝,随侯珠亦在其中。在《谏逐客书》中,李斯提到秦始皇拥有随侯珠等宝物,用以劝说秦王不应驱逐宾客。文中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奇怪的是,再后来就不知随侯珠的去向了,有人说它可能藏在秦始皇的墓葬中,陕西省地方志《三秦记》一书中记载:始皇冢中,以夜光珠为日月,殿悬日月珠,昼夜光明。这里所谓的日月珠或许就是随侯珠。
可是,随侯珠究竟是什么珠宝呢?后世的历史学家只能根据史料进行推测,有人认为是珍珠,有人说是琉璃,也有人说是金刚石,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说法则是萤石。不仅仅因为湖北随州北部确有萤石矿,更重要的是,萤石的确是可以发光的矿物。矿物学家研究发现,在紫外线照射下,有些萤石能够呈现出完全不同于它在日光下的颜色,也就是发出所谓的荧光;而且,还有些萤石在经过阳光照射之后,到了黑暗处会产生微弱的光芒,并能持续数小时之久。即所谓的磷光。据此推断,古人所说的随侯珠,可能就是这种会发光的萤石。
很多学者认为传说中的随侯珠(夜明珠)其实就是萤石 作者供图
以蛇为名
自然界中,岩石、矿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类也与蛇密切相关,即蛇纹石。顾名思义,蛇纹石指的是一种外表像蛇皮花纹的石头。人们最早发现这种矿物时,看到它那半透明的绿色、规则的花纹图案以及光滑的手感,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蛇,于是蛇纹石之名便由此而来。
蛇纹石 作者供图
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矿物学家发现所谓的蛇纹石并非一种单独的矿物,而是一组硅酸盐矿物,至少有20个品种,主要包括叶蛇纹石、纤蛇纹石和利蛇纹石,它们不仅形成过程相似,而且彼此之间的物理性质相同,化学结构一致,在岩石中经常混合在一起,很难进行区分。蛇纹石族矿物的化学式可以用X2-3Y2O5(OH)4表示,其中的X是镁、铁、镍、铝、锌或锰;而Y是硅、铝或铁。所以,在蛇纹石分布区往往能形成具有较大价值的金属矿床。
蛇纹石是一种变质岩,由橄榄岩、辉石或其他超镁铁质岩石经历热液变质作用形成。超镁铁质岩石在地球表面很罕见,而在海洋地壳底部和上地幔之间的边界(莫霍面)非常丰富,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的地方,大洋板块俯冲进入大陆板块之下,超镁铁质岩石便在这里发生变质作用,所以形成了大量的蛇纹石。
蛇纹石 作者供图
截至目前,地质学家未发现蛇纹石有发育完整的单晶体矿物,它们都是微晶质,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存在,通常为块状、叶片状或纤维状,比大理石硬而比花岗岩软,易于切割成各种形状,经过抛光处理之后外表呈现出温和的蜡质光泽,这使得它能够成为贵重的玉石。
例如,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岫玉,以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它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的主要矿物就是蛇纹石,颜色可为绿色、黄色、白色、灰色、黑色、褐色或多种颜色组合等。
北京园博园中珍藏的一块巨大的岫玉 作者供图
此外,还有很多与蛇纹石有关,比如产于广东信宜市的南方玉、甘肃武山县的鸳鸯玉、辽宁丹东市的丹东绿、吉林集安市的安绿玉、新疆托里县的蛇绿玉、甘肃祁连山的祁连玉、广西陆川县的陆川玉,以及青海的乐都玉和墨绿玉,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蛇纹石,只是其中所含的次要矿物不完全相同,故而颜色、光泽、透明度、纹理等有所差异,品相质地也各有千秋。
岫玉玉雕 作者供图
由于蛇纹石硬度较低(莫氏硬度为3~6),耐久性相对较差,如果作为首饰则易于被磨损,所以用这种玉石做成的首饰大多见于耳环、胸针或吊坠,而戒指或手镯则不多见。更多的蛇纹石玉则用作雕刻玉料,玉雕师傅喜欢选用那些颜色比较浓郁、纹理比较均匀、透明度相对较高、而且没有裂隙的蛇纹石,经过精心设计之后可雕琢成动物、花朵、水果、人物等各种造型各异的艺术品,极具观赏价值。
岫玉雕件 作者供图
蛇形珠宝
除了随侯珠和蛇纹石之外,珠宝设计师还从蛇的灵动形态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蛇形珠宝。蛇形珠宝以其独特的曲线和优雅的美感,也深受时尚达人的喜爱。最著名的当属衔尾蛇,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造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并被广泛应用于炼金术、占星术以及各种类型的珠宝首饰中,其形象为一条蛇(或龙)正在吞食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圆环。衔尾蛇的英文名称是Ouroboros,音译为乌洛波罗斯,原意是自我吞食者或吃尾巴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古人为何要设计出这样一个奇怪的造型呢?有学者认为,衔尾蛇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永恒。它的嘴咬着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图案,寓意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是相互连接的,生命在不断地循环和重生。
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物中,也见有与衔尾蛇相似的玉器,只不过玉器的图案是龙而不是蛇,如玉璧、玉玦等,其上雕刻的龙形图案往往呈现为龙首咬住龙尾,形成圆环的形状。这些玉器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是古代先民对宇宙、生命和自然的朴素认知和深刻思考的艺术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西周衔尾龙形玉器 图片来源:网络
大约在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不久,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送给她一枚蛇形订婚戒指。戒指上镶嵌着圆形切割祖母绿,蛇眼镶嵌红宝石,蛇嘴则以钻石点缀,整体设计精美且富有深意。这枚戒指不仅见证了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的浪漫爱情,也成为了维多利亚时期珠宝设计风格的经典代表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此后,许多珠宝品牌都在宝石造型设计中融入了蛇元素,引发了长达数十年的蛇形首饰热潮。在1963年拍摄完成的电影《埃及艳后》中,伊丽莎白泰勒饰演的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头戴蛇形王冠,惊艳全球。这顶王冠作为古埃及王权的象征,以黄金打造,镶嵌着璀璨的宝石,而蛇形设计则象征着古埃及文明中蛇的尊贵与神秘。泰勒佩戴着这顶王冠,完美诠释了埃及艳后的奢华与优雅,成为影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
图片来源:网络
墨西哥著名女演员玛丽亚菲利克斯,她对蛇形珠宝情有独钟,认为蛇象征着智慧和力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委托卡地亚为她定制一条蛇形项链。经过两年的精心制作,这条长达55.88厘米的蛇形项链终于问世,上面镶嵌了2473颗钻石、总重量达178.21克拉。这条项链不仅展现了卡地亚的精湛工艺,更是玛利亚个人风格的完美展现,成为了珠宝界的一段传奇。
随着蛇年到来,珠宝商人早已敏锐地发现了商机,巧妙地将蛇的元素融入珠宝设计中,无论是项链、手链还是戒指,都将成为蛇年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