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台宗 · 止观法门 | 兰溪正观教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台宗 · 止观法门 | 兰溪正观教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17/07/5512889_1134279757.shtml

兰溪正观教寺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佛教寺院,其创建可追溯至唐懿宗八年(867年)。寺院最初名为止山寺,是佛教天台宗九祖湛然大师的读书悟道之地。寺院历经多次变迁与重建,如今已成为越龙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梅江刘源村和尚源曾经有一座很不寻常的寺院,那便是建于唐懿宗八年(867)的正观教寺。

湛然大师与天台宗

湛然(711~782),世居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故又称荆溪尊者。湛然二十岁入婺州浦江左溪讲寺玄朗门下,学习天台宗教义。并受师命于壶盘山与横木山之间一处幽静之地(即今刘源和尚源)研读《摩诃止观》之学,撰成《止观大意》、《摩诃止观捜要记》和《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等著作,发展完善了天台宗主要修习方法“止观”。所谓“止观”,即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定慧双修。


湛然在玄朗门下刻苦学习,终得真传。湛然也就成为继玄朗之后的中国天台宗九祖。

寺院的历史变迁

为纪念湛然尊者读书悟道处,后人便称此地为“止山”,所建庙宇为止山寺。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改额为“正观教寺”,元大德十一年遭火灾被焚,仁宗延祐六年(1319)重建。明代如晦禅师有《正观寺》诗云:

扪萝扳石望稜层,费尽平生脚力登。
天上楼台山上寺,云边钟鼓月边僧。
四围清暑看无厌,一点红尘到不能。
珍重荆溪老尊者,祖堂千古耀真灯。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再次修缮,规模扩大,僧徒众多,四方来朝,香火旺盛。上世纪七十年代寺庙旧址尚存,但已被俗称为“金观寺”,又因梅溪支流刘源溪发祥于此,故地名便称“和尚源”。2004年编地名志时,和尚源自然村尚有6户人家22口人居住。

现代发展与传承

今闻正观教寺已在重修,并以此寺为中心开发为越龙山风景区。正观教寺依托于兰溪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天然风景,适宜于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举办公益禅修,组织朝圣古越云峨嵋,朝拜湛然祖师,礼敬三方佛释迦如来、药师如来、阿弥陀如来,及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禅文化区域布局和建筑规格优质乃至风格独特功能齐全的优势十分明显。

正观教寺的大智文殊菩萨塑像,在藏经阁三楼供奉。文殊菩萨主要以娑婆世界上首菩萨的教务总长身份,提倡禅教并重,通过大般若智慧之六度禅门,开启众生智慧,激活本觉心源妙菩提性。


正观教寺思维菩萨塑像在藏经阁一楼法堂供奉。意在带领禅行者和修道人,禅修期间要合理作意,以便思考人生,并当下觉悟人生。

正观教寺以古越云峨嵋的特殊道场氛围,弘扬普贤王菩萨摩诃萨十大愿,以实践出真知的气魄,推动行愿文化禅,提倡奋斗即禅,坚持不忘初心善得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必达,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及成就大愿,在殿宇之中放置了记载着正观教寺文化的微红科技的电子功德宝,让现代科技为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