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熊猫币的若干“起点”——图案、工艺
中国熊猫币的若干“起点”——图案、工艺
中国熊猫币作为中国贵金属纪念币中的明星产品,自1982年发行以来,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国内外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从图案设计到工艺创新,熊猫币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多个“首次”,展现了中国造币工艺的进步和创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
首次出现的图案
1983版熊猫金银铜纪念币中的27克银币是币图中首次出现两只熊猫的熊猫币。
1989版熊猫金银铂钯纪念币中的12盎司银币是首枚币图中出现孪生熊猫形象,且首次出现3只熊猫的熊猫币。
2002版熊猫贵金属纪念币是唯一与前一年图案设计相同的熊猫币。2002年是熊猫币系列第三个10年的开局之年,因实施“固定熊猫普制金币主题图案”的决策,2002版熊猫币图案与2001版保持了一致。2003年之后的熊猫币又恢复了币图一年一变的传统。
2002年发行的中国熊猫金币发行20周年银铂纪念币中的1/10盎司铂币,是首枚也是唯一正背两面均为熊猫图案的熊猫币。
首次出现的工艺
工艺的进步是熊猫币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先进的造币工艺虽然未必能决定纪念币的市场价值,但与绝妙的图案相匹配,可以使纪念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精制工艺:1983版熊猫金银铜纪念币中的27克银币和12.7克铜币采用精制工艺铸造,这是在熊猫币中首次使用精制工艺。
首批加厚币:1991年发行的中国熊猫金币发行10周年金银纪念币中的1盎司金币和2盎司银币是第一批加厚熊猫币。
反喷砂工艺:1992年,上海造币厂成功研制出反喷砂工艺,并在1992版熊猫金银纪念币的正面(天坛面)使用了此工艺。1995版熊猫金银铂及双金属纪念币的背面(熊猫面)工艺由凹刻法改为反喷砂法,这是熊猫币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改革。
镶嵌(非穿透式镶嵌)工艺:1996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为首枚采用镶嵌工艺的熊猫币。
局部镀金工艺:1998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纪念银币工艺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局部镀金工艺。
彩色移印工艺:1997版熊猫金银铂及双金属纪念币中的1盎司彩色银币及1/2盎司彩色银币为首批采用彩色移印工艺的熊猫币。
幻彩和隐形浮雕工艺:2017年发行的中国熊猫金币发行35周年金银纪念币中的5克金币为首枚采用幻彩工艺的熊猫币,15克银币为首枚采用隐形浮雕工艺的熊猫币。
光变鳞彩:2023版熊猫150克金、银币和1公斤金、银币背面图案中的植物枝叶部分首次采用了光变鳞彩工艺,该工艺主要通过激光束在模具上的光栅效果,可实现在不同环境下由光的折射而产生斑斓的色彩,是一种“隐形”的色彩。出于设计需要,光变鳞彩工艺有时会单独运用,有时也会与彩色喷绘工艺及其他工艺组合运用,共同营造鲜艳和富于动态变化的色彩,实现静与动的和谐统一。
首次获得的国际荣誉
熊猫币发行40年以来,屡获国际大奖,这些荣誉是熊猫币素质过硬,得到国际钱币界认可的最佳见证。
1983版熊猫金银铜纪念币是首套荣获国际大奖,且在同一届评选中荣获奖项最多的熊猫币。其中,1盎司金币荣获1985年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的“最佳金币”奖,27克银币荣获“最佳银币”奖。
除了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国际上比较知名的硬币评选活动还有《德国硬币杂志》主办的年度硬币评选。1989版熊猫金银铂钯纪念币中的1盎司银币为首枚进入《德国硬币杂志》年度硬币前十的中国硬币,获得1989年度评选的第7名。
200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是首套采用无边框设计的熊猫币,其中的1盎司金币为首枚荣获多项大奖的熊猫币,包括2003年克劳斯世界硬币大奖“最佳金币”奖、2001年新加坡亚洲货币展“最受欢迎的钱币”奖。
其他“首次”集锦
1985版熊猫金银铜纪念币中的金币为首套由上海造币厂和沈阳造币厂共同生产的熊猫币。
1986版熊猫纪念金币为首套标注特殊标记(币面字母“P”代表精制)的熊猫币,这一标记的使用止于1994版熊猫币。
1987版熊猫金铂纪念币为唯一标注了造币厂标记的熊猫币。S代表上海造币厂, Y代表沈阳造币厂。为硬币标注造币厂标记是西方自古以来的传统,可用于监督、追溯硬币的生产单位。
1992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为首套币面去除“成色”字样的熊猫币,首套正面天坛祈年殿图案采用内环设计的熊猫币。
1994版熊猫金银铂及双金属纪念币中的5盎司金币、12盎司金币是第一批成色为99.99%的熊猫币。
1999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为首套由沈阳、上海、深圳国宝三大造币厂共同生产的熊猫币。
2015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为首套币面未标明重量的熊猫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