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之上》核心观点: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人类社会
《智人之上》核心观点: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人类社会
《智人之上》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从信息网络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作者通过大历史的视野,揭示了信息网络在塑造人类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并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信息网络的历史与影响
尤瓦尔·赫拉利通过大历史的视角,讲述了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是如何塑造我们和我们的世界的。他强调了信息网络在人类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结构、政治生态和个体心灵世界。
信息与现实的关系
赫拉利提出,信息与现实不同,信息的主要特征是“联结” — 联结人们、场景、事件等,从而产生共享的信念、群体和叙事。他区分了三种信息类型:客观存在、主观存在和主体间建构的现实(intersubjective),强调现实并非客观所在,而是来自人们共享意义的构建。
- 客观存在:指的是外在物理世界中的信息,即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信息。
- 主观存在:指的是内在心灵感受中的信息,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所形成的信息。
- 主体间建构的现实(intersubjective):这是一种社会学概念,指的是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人们共享意义构建的现实。这种现实存在于许多心智形成的联结里,例如法律、神话、民族、货币等。
人类合作与信息
智人的能力在于可以产生精细灵活的大规模合作,而合作需要有共同的信念。故事叙述对构造信念和群体凝聚力尤为重要,而文字书写传播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官僚体制是这一联结的承担者。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赫拉利提出,在民主制度与极权制度间,人工智能能让科技力量的天平开始倒向极权制度那一方。AI对于人类的威胁是,人们无法掌控AI,摆脱算法偏见的难度或许不低于摆脱人类的偏见。
信息的联结角色与人类特性
赫拉利担心,人类之所以喜欢召唤自己控制不了的力量,问题不在于个人的心理,而在于人类在大规模合作时的一种特性。人类能建立大型合作网络,以此获取巨大的力量,但这些网络的建构方式注定了这些力量的运用常常并不明智,因此,人类遇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网络问题。
对“天真的信息观”的批判
赫拉利致力于破除“天真的信息观”,这种信息观认为信息越多越好,越来越多的信息终将导向真相和真理。他指出,信息并不等于真理真相,信息的主要任务在于联结(即构成网络),而非呈现现实。
对未来的警示
《智人之上》不仅是对未来的大胆预测,更是对当下人类的深刻警醒。它让我们意识到,科技发展如同高速列车,在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风险。我们必须谨慎驾驭,在追求进步的同时,坚守人性的底线。
这些观点构成了《智人之上》的核心思想,提供了对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