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吴冷西:从侨乡少年到新中国三大央媒掌门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吴冷西:从侨乡少年到新中国三大央媒掌门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5/09/36230150_1146812602.shtml

在广东江门新会古井镇文楼村,一座青砖灰瓦的老宅静静矗立,门楼上的彩绘字画虽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见。这里便是新中国新闻界泰斗吴冷西(1919-2002)的故居。

1919年,吴冷西出生于此,自幼在村中崇让小学接受启蒙教育,少年时期便展露出过人才华。村民回忆,他“勤奋好学,追求进步”,1932年考入广州广雅中学后,更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运动。

1937年抗战爆发,18岁的他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洪流,从此与新闻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文楼村牌坊上“文章华国”四字,仿佛预言了这位“大笔杆子”的一生。吴冷西的成长轨迹,既承载着侨乡文化的滋养,也映射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从延安抗大到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一生堪称中国新闻史的缩影。他历任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广电部部长等职,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同时执掌三大中央媒体的“第一把手”。

笔力千钧:在新闻实践中,他提出“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等经典理论,首创“新闻写作八条原则”,强调新闻必须“真”与“严”。

国际视野:作为国际问题评论家,他的文章以逻辑缜密、观点犀利著称,晚年仍笔耕不辍,撰写《忆毛主席》《十年论战》等著作,为党史研究留下珍贵资料。

2024年江门记者节活动中,吴冷西的女儿吴丽元寄语年轻记者:“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这番嘱托,恰是对吴冷西精神的当代诠释。

江门日报副总编辑谷江民提出,地方报道需“大题材、小切口”,将宏大叙事融入百姓故事,这正是吴冷西“下接地气”理念的延续。

江门广电新媒体中心负责人秦恒强调:“全媒体记者必须用事实说话。”这与吴冷西“真实是新闻生命线”的训诫一脉相承。

新会人常言:“一村一品,一人一史。”文楼村不仅孕育了吴冷西,更因他成为新闻文化的地标。

故居新生:吴冷西故居如今由亲属精心维护,青砖灰瓦间依稀可辨昔日风采。村中吴氏宗祠(原崇让堂)作为其启蒙地,已成为后人追思的精神殿堂。

精神丰碑:江门以记者节活动为契机,通过吴冷西主题沙龙、名记者文化走廊等载体,将他的新闻理念融入城市文脉,激励新一代记者“胸怀大局、着眼大事”。

吴冷西的一生,是新闻理想与家国情怀交织的史诗。从侨乡少年到执掌央媒的“大笔杆子”,他始终坚守“文章华国”的初心。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他的新闻观——真实为基、人民为本、创新为魂——依然是穿透信息迷雾的明灯。

正如文楼村牌坊楹联所书:“文章华国,楼阁凌霄”,这位新会之光的传奇,早已超越时空,化作中国新闻人心中永恒的星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吴冷西:从侨乡少年到新中国三大央媒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