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母亲肠癌后儿女相继患癌,遗传性结肠癌怎么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母亲肠癌后儿女相继患癌,遗传性结肠癌怎么破?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4A0227800

近日,“母亲患癌后儿女未听医嘱相继癌晚期”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据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接诊了一位29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小秦,经检查其体内有数百枚肠道息肉,确诊为肠癌晚期。他的亲姐姐此前因结肠癌去世,母亲也曾在10年前因结肠癌接受手术。当时医护们已叮嘱这一家人定期做肠镜检查,怎料姐弟俩没当一回事,最后双双“中招”结肠癌,且确诊即晚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表示,小秦是典型的遗传性结肠癌患者。遗传性结肠癌是一类具有明显家族聚集性的疾病,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父母一方患病,孩子患病几率为50%。主要包括如下三类。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遗传性结肠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病特点是患者肠道内息肉数量众多,可达上百甚至数百个。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体积增大和数目增加,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症状,少数还出现肠套叠或肠梗阻。很多患者在30岁前就可能面临息肉癌变,因此,对于有此类家族病史的人群,建议在20岁前开始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的遗传性相对不那么明显,父母患病并不意味着子女一定会表现出来,有时甚至隔几代才出现症状。该病患者通常在一定年龄后发生息肉,但癌变风险相对较低,且通常发生在45岁以后。如果有林奇综合征家族病史,建议在40岁后开始进行定期的结肠镜检查。

黑斑息肉综合征(也叫Peutz-Jeghers综合征)

黑斑息肉综合征在东南亚、广东沿海地区较为常见。患者除了肠道内会长出黑斑息肉外,其口唇黏膜、手指指端、脚趾趾端还可能出现黑点或黑斑,这些特征使得该病相对容易被发现。若存在黑斑息肉综合征家族病史,一旦发现上述部位出现黑点、黑斑,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结肠镜检查。

刘思德介绍,结肠镜检查可通过一条细长、柔软且带有摄像头的管状仪器(即结肠镜),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帮助筛查、诊断息肉和癌症等疾病。上述遗传性结肠癌共同特点是肠道内会长出息肉,且息肉在一定阶段可能发生癌变,一旦癌变,后果严重。一是病情会迅速恶化,癌细胞可能快速扩散到整个肠道,甚至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肺部等;二是患者生活质量将急剧降低,会出现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心理状态;三是癌变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难度都大幅提高,化疗和放疗的效果也会因为癌变时间过长而大打折扣;四是癌变后患者生存率会显著下降,如果未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患者将面临极高的死亡风险。

“总的来说,遗传性结肠癌的防控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刘思德提醒,直系亲属往上三代,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还有旁系亲属如舅舅、叔叔等,家族中只要有一个人得过肠癌,就要警惕家族遗传风险。目前针对遗传性结肠癌的基因筛查技术相对成熟,可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确定致病基因和相关变异,帮助确诊疾病。确诊后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息肉切除,以降低癌变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