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能治愈吗?
反流性食管炎能治愈吗?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胃内容物反流和烧心等症状。虽然反流性食管炎可以被治愈,但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并改变生活方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常用药物及其不良反应,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能否治愈
反流性食管炎可以被治愈(即炎症愈合),但多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且炎症愈合后的复发率很高。因此,多数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症状缓解后,也需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去除病因,一旦复发,可以同样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仍然能够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并了 Barrett 食管,应定期复查胃镜,以鉴别是否发生食管癌等其他情况。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方式
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系统性的药物治疗。临床上,抑酸治疗是常见的方法,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容物酸度起到治疗作用。抗酸药物只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规范的 PPI 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可完全缓解,一般建议药物治疗至少 8 周。但是由于胆汁反流及食管对酸、胆汁等高度敏感,长期服用依从性差,40% 的患者对于 PPI 疗效不佳。
对于部分夜间发作严重的患者,有些医生还会嘱咐在睡觉前加用一类叫「替丁」的药物(H2 受体阻断剂)。
根据具体情况,促胃肠动力药物,比如西沙必利;或是胃黏膜保护剂,例如磷酸铝、铝碳酸镁等也可使用。它们通过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保护受损的食管粘膜,达到治疗的目的。有部分患者甚至需要加用抗焦虑、抗抑郁类药物。
膳食管理和营养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手段,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线推荐的辅助手段。通过调整饮食对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改变生活方式,还可以明显减少 PPI 的用量。
给大家以下几点建议:
- 肥胖与该病的发病呈正相关,减肥可改善,避免吃的太饱,禁止暴饮暴食,餐后保持坐立姿势,不要平躺或者弯腰。
- 睡前 4 小时内不要进食,避免夜间反流。
- 反流症状严重者,避免睡前大量饮水,睡觉的时候抬高床头,保证充足睡眠。
- 调整自己的心情,情绪低落要及时疏解。
- 及时戒烟戒酒能减少正常体重患者的反流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症状不能缓解,或者不能耐受药物;
- 合并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食管粘膜糜烂、狭窄、出血、肺炎等;
- 继发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
- 巨大的食管裂孔疝。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是腹腔镜下的胃底折叠术,成功率约为85%-90%,再发率是2%-8%。
术后并发症可以有咽下困难和气胀综合征,但是手术不能使症状根本治愈,也不能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常用药的不良反应
质子泵抑制剂(PPI)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维生素与矿物质吸收障碍。主要表现在镁吸收减少,引起低镁血症,对于长期使用 PPI (通常超过 1 年但也不排除在用药 1 年内)的患者,可能表现为手足颤搦、惊厥、乏力和情感淡漠,严重的还会出现心动过速。增加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艰难梭菌感染风险增加,病人会发生腹泻或者腹痛。有时候也可能发生其他细菌导致的肠道感染。
H2 受体阻断剂长期用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有的也可见神经系统反应,比如眩晕,头痛等。长期用药还可能导致男性乳腺增生、女性溢乳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药后会慢慢消失。
胃肠动力药其中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及倦怠、头晕等等,偶尔可见到是酸性粒细胞的增多,甘油三酯升高,即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
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引起这个舌苔及大便呈灰黑色,那么这个停药后可自行消失,还有就是偶尔可见到恶心、便秘的一些相关的不良反应。
药物代级不同以及病人的体质不同,副作用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