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潍坊寿光市全面激发基层文化新活力纪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潍坊寿光市全面激发基层文化新活力纪实

引用
1
来源
1.
http://wf.wenming.cn/wfls/whwf/202412/t20241202_8742522.shtml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活动、文艺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创新实践,寿光市不仅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近年来,潍坊寿光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构建组织贯通、机制贯通、队伍贯通、活动贯通,覆盖全域的文化工作新机制,全面激发基层文化新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文以立心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寿光市树牢“党管文化”理念,不断提升文化工作“执行力”,推动县镇村三级联合联动,以党建强带动文化强,推动文化工作在菜乡大地落地开花,贯通了文脉,彰显了自信。

在工作中,寿光市注重深化党建创新,全面提升“凝聚力”,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教育联抓、人才联育、活动联办,推动资源共享、服务共推、事务共商、发展共促、品牌共建,成立了12个协会党支部,派驻党建指导员6人,探索党建引领文化工作新途径、新模式。

寿光市不断完善相关文化制度和措施,先后研究出台开展文化强市创建、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等制度、意见10多项。创建了“菜乡文艺联盟”,每年举办各类理论研讨、党课学习、文艺培训、文化活动近100场次,“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做法被省文联在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座谈会上推广。在市区建有600平方米的“文艺之家”,为18家协会安下了“家”,并依托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明实践点建成15处文化工作站,968个村文艺活动点,使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干,确保市里活动下得去,镇村活动上得来,构建起上下贯通、辐射联动阵地体系,真正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精神大餐。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组织就是一面旗帜。通过组织贯通,把一个个艺术个体打造成乡村文化综合体和农民群众共享的精神乐园,最大程度上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广大农民生活在充满文化气息的希望的田野上,真正产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协同效应和制度效能,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文以载道

来到寿光的乡村,文化热、艺术范、自然美更是尽收眼底,文化工作者们深入田间地头,探索文化与乡村的融合,与农民共同描绘出一幅喜悦丰收的美好生活画卷,为乡村增添了“文化味儿”。

今年8月份,在文化中心,以“最美寿光逐梦未来”为主题的2024寿光书法美术摄影和艺术展演文化周盛大启幕,四大板块,共计上百场文化活动在这里上演。“大音希声”书画精品展、“与光同行定格幸福”摄影展、“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工美展,为市民送上璀璨绚丽的艺术嘉年华;歌曲、舞蹈、音乐、京剧、曲艺等7个专场演出一一呈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拍摄制作了《我爱你中国》《文润“蔬”乡阅来阅好》等文化系列MV,转载达到10万人次;乡村阅读季活动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列,在全省专题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在寿光各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广场等地,各类贴近群众、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一场接着一场。

近年来,寿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创新手段,进一步丰富文化载体。寿光现有院线影院12家,是潍坊市影院数量最多的县级市,不仅满足了群众随时观影需求,也积攒起了城市发展的底气。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中,围绕“三贴近”工作目标和“五送到”工作思路,将电影放映与防溺水、反电信诈骗、全民阅读、文艺文化等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电影工作的文化黏性,全年完成放映1.1万余场次。今年,寿光将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乡村文化活动,组织举办了“农圣故里·魅力寿光”全国名家文艺座谈交流采风行、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第15届山东省摄影艺术展、《青岛文学》改稿会、第二届巨淀湖湿地音乐节、“蔬乡文脉·互鉴共赏”书法国画精品交流展等高层次文化活动,让寿光文化更好看、更好听、更好玩,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滋有味,彰显乡村传统文化的展演性、体验性和观赏性。文以载道,行稳致远。寿光市紧盯群众需求,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占领乡村思想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如今,寿光正执“文化”之笔,描绘底色更亮、气质更雅、韵味更足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让优秀文化成果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扎根百姓心田。

文以化人

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灵魂和生机,是点燃乡村活力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菜农之家艺术团是寿光众多文艺队伍之一。“我们的节目都是与蔬菜、菜农、农村等相关的作品,深受老百姓喜欢。只要大家愿意看,我们就要一直演下去。”孙美云是菜农之家艺术团的负责人,也是孙家集街道高阜营子村一位普通的菜农,她希望通过艺术团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寿光市摄影家协会立足宣传农民、聚焦农村、推介产品,把镜头聚焦生产一线,记录和宣传菜农生产生活。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编印20多部乡村记忆画册,其中,2名会员作品集连续两届先后获泰山文艺奖摄影类一等奖。刘忠、刘媛父女二人是寿光市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多年来,父女俩穿行在大街小巷、乡间田野,不计付出,到处奔波,先后举办了“老党员摄影展”“老兵摄影展”“喜迎十九大摄影展”等巡展,共计百余场,他们通过镜头记录家乡的一草一木,留住美好的乡村记忆。

刘忠表示,“希望通过真实影像记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关注乡村的发展变化,关注农民的普通生活,弘扬文明新风,传播农村正能量。”

近年来,寿光市深入挖掘培育文艺群体聚集性村落,引导文艺人才扎根农村、聚焦产业、对准菜农,通过补选文联委员,组建文艺研究员、青年文艺人才和寿光籍在外文艺人才4支队伍,建立文艺人才、创作文艺项目动态管理库。在市镇村三级推行建立文艺馆长、站长、村长、校长、家长“五长”队伍,累计培育国家级会员192人、省级会员360人。开设了《非遗·工美》专栏,聚焦基层文艺人才,已推出17期系列报道,增强了文艺人才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寿光的特色文艺产品更响更亮。

今年,通过实施精品创作“望高峰”工程,3人加入中国作协,1人入选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3人入选十四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6人加入省书协、美协,1人获省政府“齐鲁乡村之星”称号,3人获潍坊市“优秀文艺家”称号,《天水谣》获“泰山文艺(文学)奖”。

这些文艺人才以组织联演、培训、带徒等形式,分梯次、分领域培育舞狮、秧歌、演唱等320个基层民间专业院团,成为带动全域活跃在乡间棚头的“后备队”,创作展演了《春来边区》《菜为媒》《大棚嫂》《争戏》等一批小品小剧,用身边人演身边事,深受广大菜农欢迎,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赋能。

文以铸魂

在文家街道桑家庄子村有一条“博士街”,因连出6位博士生而闻名,这也成为全村人的骄傲。据介绍,该村祖祖辈辈重视文化,建起了“乡村记忆馆”,用历史和榜样力量激励村民,引导大家向村里的优秀人才学习,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专门设立“曲艺戏堂”,同时配备专业舞台和音响设备,方便京剧爱好者排练节目和演出。村里还设有“幸福食堂”“乡村大舞台”等,开放了科普室、文体室等多个功能室,让村民们在闲暇之时享受惬意生活,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桑家庄村是寿光市以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个基层写照。在寿光,每年以乡村文化艺术节为统领,举办乡村行文艺活动60多项,1000多场次,突出群众的参与度和普惠性。同时,突出农圣文化艺术节、千场公益巡演、周末群众大舞台、广场舞大赛、合唱节、电影节等主题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精选优秀节目常年在基层巡回演出,实现了“高雅艺术进村”“民间文化进城”,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覆盖全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

一场活动,不仅是基层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更是文化业态、文化魅力的展现。近年来,寿光不断培育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推动特色文化体验具象化,通过重大活动引领,不断聚焦高端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活动既见“高原”,又现“高峰”。文化+展会,今年以来,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期间,积极向上对接,搭建文化交流互动平台,先后承办了两岸汉字艺术节、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展等4项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文化+演出,通过举办京剧票友会、音乐会、儿童剧展演等6类20多场省级高雅艺术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文化盛宴;文化+旅游,按照市场运作、协会搭台、群众参与的原则,举办快乐向前冲、武文大舞台、巨淀湖湿地音乐节、林海荷花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100万人次客流现场游览体验,话题曝光量突破60亿人次,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

坚定文化自信,汇聚思想合力。下一步,寿光市将以乡村文化艺术节为统领,办好100项重点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非遗等特色文化专场活动,探索“流动+室内”“公益+商业”公益电影放映新模式,深化农家书屋建设,叫响“文润‘蔬’乡阅来阅好”阅读品牌,在电影下乡、农家书屋、文化活动、文艺展演、新闻出版等方面推出更多惠民活动,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和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工程,增强文化创造的原动力,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细,为寿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起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