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治疗之“耳穴”疗法:原理、功效与注意事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治疗之“耳穴”疗法:原理、功效与注意事项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4569731_121118852

耳穴疗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耳穴疗法的定义、分类、治疗范围、作用机制、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内容。

什么是“耳穴”疗法?

耳穴为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耳穴疗法为使用不同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类方法。

“耳穴”疗法有哪些分类?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常见的“耳穴”疗法分为耳穴毫针法、耳穴压丸法、耳穴埋针法、耳穴刺血法等

“耳穴”疗法可治疗哪些疾病?

  1. 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腰腿痛、关节痛等。
  2. 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肥胖等。
  3. 五官病,如目赤肿痛、牙痛、口疮等。
  4. 皮肤病,如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痤疮、黄褐斑、荨麻疹、银屑病、带状疱疹等。

“耳穴”疗法有哪些作用?

《内经》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类经》中也讲“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于耳中”。《丹溪心法》中有“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杂病源流犀浊》中提到“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而《卫生宝鉴》中亦讲“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当脏腑出现阴阳失衡,机体出现病变不适时,会通过脏腑与经络的络属关系反应于耳,因此通过刺激耳部的相应穴位则可以调节阴阳气血使其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

近现代关于耳穴的机制研究众多,目前主要的理论假说基础有: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耳针可能通过刺激耳穴神经,使得体液中的各种指标发生相应变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实现动态平衡以促进健康。可能通过心率变异性和经络电导的变化而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亦可能通过经络系统途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发挥作用。

“耳穴”疗法有什么注意事项?

  1. 施术部位应防止感染。
  2. 紧张、疲劳、虚弱患者宜卧位针刺以防晕针。
  3. 湿热天气,耳穴压丸、耳穴埋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耳穴压丸宜2d~3d,耳穴埋针宜1d~2d。
  4. 耳穴压丸、耳穴埋针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宜改用脱敏胶布。

“耳穴”疗法有哪些禁忌症?

  1. 外耳湿疹、溃疡、冻疮溃破等情况不宜用。
  2. 严重器质性疾病,如高度贫血、心脏病等不宜用。
  3. 凝血机制障碍患者禁用耳穴刺血法。
  4. 妇女怀孕期间须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当禁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