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代画家介绍及传世作品欣赏《一》(陈琳、罗稚川、边鲁、李士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代画家介绍及传世作品欣赏《一》(陈琳、罗稚川、边鲁、李士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2/13/42788182_1141800918.shtml

元代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元代画家多为文人出身,他们注重笔墨情趣,强调诗书画的结合,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本文将介绍四位具有代表性的元代画家及其传世作品,通过他们的艺术成就,展现元代绘画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脉络。

元代(1271-1368)虽然只有近百年历史,但其绘画艺术却取得了辉煌成就。元代未设画院,画家多为士大夫或文人,因此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元代绘画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创作更加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则相对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在创作思想上,元代绘画继承了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元代山水画创作最为兴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代表画家为“元四家”。

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的绘画,随着文人画的兴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发生显著变化。其题材往往寓意高洁、孤傲,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操。艺术上讲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饰和工丽,提倡以素净为贵。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现。其画风开启了后来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声。花鸟画代表画家“钱选”;竹石画代表画家“李衎、赵孟頫”;梅花画代表画家“王冕”。

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使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元代的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呈式微状态。后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代表画家有“赵孟頫、颜辉、刘贯道、王振鹏”。

陈琳

陈琳(生卒年不详),字仲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得赵孟頫指授,受益匪浅,故其画不俗,尤善临摹古迹。目前公认的陈琳存世花鸟画仅有一件,即《溪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凫图》 纸本浅设色 纵35.7厘米,横47.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凫图》于大德五年(1301)在赵孟頫松雪斋中完成,幅面虽不大,但对于刚刚过去而仍然产生着重要作用的南宋花鸟画来说是划时代意义的重要画作之一。作品特色鲜明,工笔略带写意,粗细兼用,笔墨潇洒流畅,浓淡墨色富于变化,形象生动,风格古朴,具有文人水墨写意画的韵致。这幅画既反映了陈琳的绘画特色,也代表了元代花鸟画嬗变的时代特征。此种意境也是赵孟頫的理想所在,他对此画“世人皆不及”的评语,确也体现了陈琳此画的高度。陈琳为明清花鸟画开启了新的路径。


《寒林锺馗图》 纸本 56.4x28.8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罗稚川

罗稚川(约活动于1265—1340),江西临川人。元代著名画家,能诗文,精鉴赏,工山水、花鸟、人物,擅长山水。他与颜辉开启了元代山水画转师北宋李成、郭熙画风之艺术局面。宋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开始了隐居生活。入元不仕,以诗画自娱,其人品和画品深受同时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等人推崇。

罗稚川的枯木、坡石师北宋李成、郭熙一路,十分注重线条的回转曲张,画境苍凉肃穆;小景学惠崇;山峦人物学马远;花鸟师黄筌。撷取诸家之法再师造化,俱臻妙境,具有独特风格。他不仅取法传统,而且也主张师法自然,曾自谓:“我以眼为手,天地万物皆吾师,吾能得其意与理,貌取色相特其皮。”

罗稚川的作品在当时影响颇大,不仅在江西地区有名,在北方也有一定声誉。但仅有四幅作品传世。其中两幅流落美国,《古木寒鸦图》(王季迁旧藏,一名《寒林群鸦图》)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溪桥策杖图》(又名《寒林图》)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一幅在日本,《雪江图》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仅有一幅《古树春溪图》留在国内并且研究价值最高,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内仅存一幅真迹。


《古木寒鸦图》(又名《寒林群鸦图》) 绢本 水墨淡设色 纵150.8厘米,横80厘米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边鲁

边鲁(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代中期),字至愚,号鲁生,自称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当代史学家陈高华先生根据元代的文献,考证边鲁祖上居新疆吉木萨,后入居河北临漳,再移居安徽宣城,曾任南台宣使。善画水墨花鸟,长于古乐府诗,应是一位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少数民族画家。1981年张叔诚先生捐赠天津博物馆的《起居平安图轴》,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

此图画面构图严谨平稳,雉鸡造型准确,刻画精细,雉鸡和静止的秀石,动静对比,相映成趣;丛竹用双钩法,以浓淡墨敷染,仍见工致。作品以水墨绘于纸上,且纯用水墨,不敷染任何色彩,故显画格素朴雅洁。这种以水墨在纸上创作花鸟画的新风气,是在元初画家钱选、赵孟頫的倡导和带动下,在元代中后期逐渐形成的。


《起居平安图》 纸本墨笔 纵118.5厘米,横49.6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李士行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其父李衎(1245-1320)在元初是与赵孟頫、高克恭齐名的画家,擅画枯木竹石。李士行因李衍而为世人所知,歌诗字画,悉有前辈风致。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擅长竹木山水,枯木最佳;亦善山水。尝以所画大明宫图入见,仁宗嘉其能,命中书与五品官。传世作品有《枯木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


《枯木竹石图》 纸本笔墨 上海博物馆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