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小化工整治情况,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有“破”也有“立”
湖北省小化工整治情况,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有“破”也有“立”
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关改搬转政策,不仅有效解决了“化工围江”问题,还推动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图为荆州市新景化工已实现搬迁改造,原厂址全部搬空。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李茹玉摄
湖北省沿江43个县(市、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29%,常住人口占比45%,GDP占比49.6%。沿江1061公里岸线上散布了478家化工企业。
湖北省划拨两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将15个市州478家化工企业汇总分类,针对性地实施关闭退出、就地改造达标、异地搬迁或转产不生产化工产品4类政策。
汉江奔流,树木丰茂。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长丰桥附近,汉江江滩公园风景如画,游人往来不绝。这里曾是一片11.5万平方米的仓库区,随着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首役——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战役的打响,这里从2018年开始拆除仓库、植被复绿。
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北,坐拥1061公里长江岸线,位居全国之首。两年多来,湖北紧锣密鼓推进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壮士断腕,铁腕治江,强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沿线湖北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紧盯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有序推进化工行业整治
武大有机硅位于人口密集的湖北省鄂州市葛店开发区,是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化工废气扰民问题屡遭周边居民投诉。如今,武大有机硅同周边数家生物医药化工企业将实现搬迁入园,彻底消除人口密集区的环境风险,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依江而建,沿江取水,这曾是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湖北省1061公里岸线上密密匝匝散布了478家化工企业。沿江43个县(市、区)国土面积占全省的比重为29%,常住人口占比45%,GDP占比49.6%。然而,长江沿线化工企业数量较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排放污染较大,也导致湖北省“化工围江”问题突出。
共抓长江大保护,湖北省首先立下规矩、划定红线,将沿江化工企业综合整治作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省政府成立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专项战役指挥部,统筹管理,协调推进,及时开展督办检查。
做好摸底排查,制定整改清单——制定《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重点工作清单》,将15个市州478家化工企业汇总分类,明确时间表,划定路线图,明确责任人;制定一企一策,分步有序推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实施关闭退出、就地改造达标、异地搬迁或转产不生产化工产品4类政策,分两个阶段进行分解和细化。
2020年是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攻坚战第一阶段收官年。按计划,湖北省将完成沿江1公里内全部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然而,受疫情和汛期的双重影响,湖北省部分搬迁改造项目进度滞后。
“为保障实现平稳过渡,涉及国计民生等‘停不得’的10家企业,以正式文件向工信部申请报告,拟将这10家企业的搬迁改造完成时间延迟至2021年6月30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
关改搬转,优胜劣汰,遵循发展规律实现环境经济双赢
能特科技是坐落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家研发、生产、经营医药中间体及精细化工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对荆州市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影响举足轻重。
在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治理中,能特科技将搬入新厂区。新厂区医药中间体产品项目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242亩,预计建成投产后,年产值提升到8.5亿元,年税收提升至1亿元。通过转型升级,先进技术水平提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安全风险从本质上得到质的提升,“三废”的排放与治理得到保障。
“这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涅槃重生’。搬迁企业以技术和设备改造更新为抓手,紧盯环保、安全提档升级,实现了搬大、搬强、搬精、搬绿的目标。”荆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除了能特科技,湖北省荆州市沿江化工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遵循发展规律,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环境经济双赢局面。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让关改搬转成为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大机遇。湖北省在全面整治沿江化工企业的同时,不断向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开刀,坚决关停存在重大安全环保风险隐患的化工企业。但整治不是一味地关停,而是支持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存量,大力支持化工园区规范建设和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招商引资,做大做好增量,努力使沿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成为多数,使关停、转产成为少数。
防范风险,平稳过渡,湖北省在贯彻长江大保护中牢牢抓住“六保”“六稳”工作大局,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湖北省划拨两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各市州政府细化组织安排,全省上下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整治平稳有序。
善后修复,创新方式做好治理后半篇文章
武汉市青山江滩,今天依然有着清晰的工业印记,依江而建的码头曾是武汉市铁矿石和钢铁的重要集散地,江面上往来的货船也曾载满了各种物资。如今,码头已被废弃,两岸的植被郁郁葱葱。
在距离江滩几百米处的地方,原武汉青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整体搬迁,其搬迁后遗留下来约12万立方米的污染土壤修复是更重要的善后工作。
为了避免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味扰民问题,武汉市一改往常就地处置的做法,将污染土壤密闭运输至远离人群的集中处置基地,建立了“土壤医院”,把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在搬迁、关闭完成后的企业原址,湖北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动原地块污染情况评估和土壤治理修复,压实企业污染防治责任,督促和引导企业加强腾退土地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有“破”也有“立”。湖北省在四措并举的同时,不断为新动能创造条件、留下空间,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老树发新芽”——借整改契机,湖北省通过搬迁改造实现技术、装备和工艺的改进和提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企业布局的集聚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全省传统支柱石化产业迈上新台阶。
“新枝长新树”——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基础能力和平台建设,加快“万企上云”步伐;加强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等“新四基”能力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
随着湖北省长江大保护首场战役逐步胜利,荆楚大地重新找回了青山绿岸、碧水东流的美丽画卷,长江经济带中段绿色、生态、可持续的路径更加清晰,践行“共抓大保护”的嘱托落地有声。
近期亨斯迈、华鲁恒升、鲁西化工等国内外多个化工龙头企业宣布停车检修:
亨斯迈位于荷兰罗镇堡47万吨/年的MDI装置计划3月份开始检修,预计在4月份检修完成。
汉邦石化2#产能220万吨/年的PTA装置于1月6日停车检修,重启时间待定。
逸盛宁波200万吨/年PTA装置计划1月24日检修15天。
福建翔鹭涤纶短纤装置计划1月中旬开始检修,计划检修20天。
科思创将在德国Dormagen的270万吨/年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装置的维修工作推迟到了5月份中旬。
山东华鲁恒升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年环己醇(16万吨己二酸),6万吨/年环己酮装置停车检修,计划20天左右。
韩国OCI年初5万吨/年TDI装置计划于2月中旬停车检修,为期约20天。
鲁西化工环己酮暂不报价,10万吨/年氧化法环己酮装置停车检修。
福建联合4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计划1月20日停车检修7-10天。
宁波富德能源50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25日开始停车检修,持续至月底。
河北裕泰二甲醚暂不报价,二甲醚装置停车检修。
山西兰花1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停车检修,开车时间待定。
青海地区甲醇市场价格暂无,由于冬季限气原因,青海地区主力气头装置均处于停车检修状态,预计2021年3月份恢复生产。
委内瑞拉一套75万吨/年甲醇装置停车检修,重启时间未定。
山东临沂银河12万吨/年甲醛装置停车。
德润化工15万吨/年加氢苯装置停车。
山东金能化工10万吨/年加氢苯装置停车。
宁夏同德10万吨/年加氢苯装置停车。
福建龙氟化工有限公司3.6万吨/年氢氟酸装置目前停车检修,厂家无库存,目前厂家无报价。
山东威特化工6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延续停车,重启时间不详。
四川成都广宇化工氯化铵装置停车检修,目前无库存,装置重启时间待定。
山西三维产能为7.5万吨/年BDO装置停车,重启时间尚不确定。
天津渤化35万吨/年醋酸装置停车,河南顺达40万吨/年醋酸装置停车,河南义马25万吨/年醋酸装置停车。
南京扬子石化橡胶有限公司其中顺丁橡胶装置产能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产能10万吨/年。爆炸前顺丁、丁苯装置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爆炸发生后顺丁、丁苯装置目前停车中,重启时间待定。
盛泽一套20万吨聚合长丝纺装置停车检修。
常熟一套20万吨聚合装置停车检修。
萧山两套聚合纺长丝装置停车检修。
萧山一聚合长丝纺工厂停车减负。
厦门一厂一套18万吨聚合纺长丝装置计划于近日停车检修,预计于2月5日重启,该装置主要配套涤纶长丝。
据业内人士,1月25日江苏三木丙烯酸丁酯生产全部停车检修,目前丙烯酸丁酯华东市场货源紧张。
陶氏张家港DMC装置因故障再次停车,预计停车2-3周。陶氏张家港有机硅DMC的年产能有40万吨,此次事故让单体供应再度紧俏起来。此前,陶氏瓦克张家港的单体装置水解设备于去年12月4日意外发生泄露全线停车。
东营金茂12万吨/年三氯甲烷停车。
中石化三井12万吨/年双酚A装置因故停车,库存低位,重启时间待定。
众多化工企业停车检修,千万吨产能被“冰封”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30余家企业处于停车检修期,检修时间从10余天到3个多月不等,涉及20多种化工原材料,产能共计约1000万吨/年,也就是说,近千万吨的产能被“冰封”。
由于春节返乡潮提前,江浙等地开始季节性停机,春节期间多套装置计划检修,同时,受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北方雨雪天气影响,越来越多的化工原材料企业开始加入到装置停车检修的队伍中来。这会造成化工企业负荷降低甚至是开工率下降,行业维持偏低负荷。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宏观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市场情绪波动较大,行情节奏仍然复杂多变。如果下游需求增加出现补库行为,将会触发部分投机性需求释放。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