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禁止看卡通吗?无厘头的“卡通”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必要教材
还在禁止看卡通吗?无厘头的“卡通”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必要教材
还在禁止孩子看卡通吗?其实,卡通不只是“娱乐”,更是孩子成长的好教材!从《虫虫危机》的动物共生,到《哆啦A梦》的霸凌议题,这些卡通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能让严肃的成语、科学概念或校园议题变得有趣又易懂,成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神助攻!
教学时,我偶尔会在课堂上提到一些卡通人物,这些角色不仅有趣,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是作为生活经验之外很重要的补充。
举个例子,前阵子我们学习到成语“唇亡齿寒”,有孩子立刻联想到动物界“共生”的关系,但是,会知道这类专有名词的孩子毕竟是少数,该如何让还没学过共生概念的多数孩子们理解呢?
我想起了早期一部卡通电影《虫虫危机》,好几位孩子马上兴奋地附和:“蚜虫和蚂蚁!蚜虫会分泌甜甜的汁液给蚂蚁!”
蚁后手中抱著的即是蚜蟲。翻攝自https://youtu.be/o8jrEUBwXa4?si=g6i4UY6-fVRv396r
而当提及校园安全的“霸凌防治”议题时,《哆啦A梦》的角色关系就成了很适切的教材,孩子们能从观看卡通的经验中发现并归纳,严肃的校园议题也就能以较为轻松的方式引导。
校园安全的“霸凌防治”议题教材。翻攝自https://images.app.goo.gl/difVizC8vujjtkETA
又例如,近期我们在的国语课本中读到了“浮游生物”,有孩子在下课时提问:
“老师,浮游生物都生活在水里吗?”
“它们跟章鱼比,谁比较大?”
“那有比海星大吗?”
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卡通画面,虽然觉得这部卡通或许已退流行,还是轻轻问了一句:“你看过《海绵宝宝》吗…?”
没想到,几位孩子马上联想到里面有一隻“绿绿的浮游生物”,随后立刻发现,“那浮游生物很小隻耶!皮老闆比螃蟹和章鱼都小,而且小很多!”
“綠綠的浮游生物”皮老闆。翻攝自https://images.app.goo.gl/zbBxuDu1TtEagRPc8
卡通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家长对孩子观看卡通有些担心,甚至选择禁止。其实,适度的观看卡通可以为孩子带来很多好处,特别是人际互动以及未来在面临问题时的选择解决途径。
在我的学生当中,有极少数孩子分享自己几乎不看卡通,原因举凡“视力变差”、“影响学习”、或者是“爸妈觉得看卡通会变笨”。令人诧异的,有个孩子甚至表示自己连《白雪公主》都没有听过。
我们且不论男孩女孩对于公主电影的喜好程度差异,这些童話故事所帶來的絕非僅限於“夢幻的公主與英俊的王子”,更重要的是故事中那些曲折、冒險與克服各式挑戰的環節,其實是早期成長中很重要的教材。
在大人眼中看似“幼稚”或“无俚头”的卡通,其实兼具多重意义:
具有“教育价值”的卡通
有些卡通是专为教育而设计,例如:
《爱探险的Dora》引导孩子学习英文单词
《可爱巧虎岛》则是帮助孩子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
《粉红猪小妹》以诙谐的方式教导家庭互动技巧
《海绵宝宝》则涉及友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卡通中的对话和故事情节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帮助他们累积生活词汇和语法结构,增强语言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启萌
卡通的色彩经常鲜艳而丰富,即便是早期的迪士尼黑白卡通,剧情亦富满创造与想象力,这些元素使孩子不仅能享受故事情节,还能激发创作灵感。另外,卡通经常将动物、植物或事物“拟人化”,掺杂奇幻和创意,使孩子的生活与思想能充满生命力。社交技能
卡通中的角色经常面对各种情感挑战,孩子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表达和理解不同的情感。许多卡通情节涉及“冲突”和“解决方案”,这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社交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问题。
据观察,童年极少接触卡通的孩子,在校园生活中面临了更多社交困难,例如高度的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或是无法接受失败等,这些都会间接重挫人际关系。
虽然卡通的益处众多,家长仍需合理安排孩子的观看时间。适度的卡通观看能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影响,提供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此外,家长的引导和监督至关重要,藉由与孩子一同观看卡通并讨论内容,孩子能在享受娱乐的同時獲得寶貴的學習經驗、增進親子間的理解與交流。
在观看过程中,适时提问,如“你覺得那個角色為什麼這麼做?”则能促进孩子对社交技能的认知和批判性思维,并帮助父母更认识自己孩子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最后,鼓励孩子参加多样的活动也很重要。除了观看卡通,家长亦可以引导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阅读书籍或进行创意手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与其禁止,不如“有智慧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