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对比 | 这么多种布洛芬,哪种效果好?
一图对比 | 这么多种布洛芬,哪种效果好?
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面对市面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布洛芬制剂,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缓释布洛芬能否嚼着吃?原研药是否真的更有效?精氨酸布洛芬和右旋布洛芬又是什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缓释/即释/混悬剂/片剂,这些布洛芬有什么区别?
儿童(大于6月龄)常用的有布洛芬混悬液和布洛芬混悬滴剂这两种,成人头痛、生理痛、关节痛短期镇痛时,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片,当然这类缓释布洛芬也可用于成人的退热。
除此之外,还有分散片、糖浆以及精氨酸布洛芬、右旋布洛芬等,这些都有哪些区别和注意事项?
下面这张表格几乎囊括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布洛芬剂型(除布洛芬注射液外)。
缓释布洛芬嚼着吃,会变成即释布洛芬吗?
或许你会想问,如果手头已经有缓释剂型的布洛芬(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片),又不想去重新购买即释剂型,嚼着吃可以让它起效速度变快吗?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片不能嚼着吃,也不能将其掰开、压碎等,必须整粒吞服,否则会破坏该药物的结构,比如骨架材料、缓释包衣等[1],失去了缓释的特性,确实有可能让药物变成“即释”的,但这种“即释”也带来药物浓度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波动的风险,再加之缓释剂型的单次剂量为0.3g或0.4g,往往大于普通剂型的常规单次用量0.2g,因此,这种做法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因此,通过嚼着吃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片来达到即释效果的做法并不可取。
听说原研药更有效?是真的吗?哪种布洛芬是原研药呢?
布洛芬最早来自英国博姿(BOOTS)公司(1849年成立,曾经是药店,现在是英国最大的美容护肤品牌),历经各种剂型的研发,布洛芬混悬液/滴剂由麦克尼尔制药公司(强生旗下子公司)原研,即现在的“美林”;布洛芬缓释胶囊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原研,即“芬必得”(国内由合资企业中美史克生产),这些药我们都耳熟能详。
原研药的布洛芬和合规上市的仿制药布洛芬都是同一药理成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另外,我国许多仿制药已经经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也就是在药盒上的这个蓝色的标志,意味着该药在质量与药效上能处于原研药的水平。
当然,没有这个蓝色标志的仿制药不代表完全不能购买,因为这项工作是分批分期进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的获批上市的仿制药也会陆续进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这些过程的初衷就是保障我们的用药安全。
简单来说,原研的布洛芬和经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布洛芬都可以购买;仿制药布洛芬中优先建议购买已经经过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精氨酸布洛芬是什么?效果更好吗?
精氨酸布洛芬和布洛芬的区别,就是多了精氨酸盐,这样做能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提高起效速度。
一项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精氨酸布洛芬比普通布洛芬片吸收速度快,达到最大血浆浓度时间约为普通布洛芬片的三分之一[2]。
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两者药理作用相同,有研究对比两者术后牙痛患者的止痛效果,等效剂量下疗效相当,安全性结果也相似[3]。
简单来说,精氨酸布洛芬比布洛芬的起效速度更快,但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基本一致。
成人在牙痛、生理痛、头痛等时,需要快速镇痛,可短期使用精氨酸布洛芬,若效果不佳、疼痛持续存在,关键还是咨询医生找到疼痛的原因。若儿童使用,相较于布洛芬混悬液或混悬滴剂,不易根据体重调整剂量。
右旋布洛芬是什么?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普通的布洛芬,包含相等数量的左旋布洛芬和右旋布洛芬这两种对映体,其中右旋布洛芬在其中发挥了主要的药效作用。
右旋布洛芬最早于1994年在奥地利上市,至今已有30年[4]。过往有学者统计,在临床试验中纳入了4836名患者,在使用右旋布洛芬后,较少有不良反应发生,表现了良好的安全性[5]。在韩国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发热儿童使用右旋布洛芬与布洛芬的疗效与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右旋布洛芬使用的剂量相对更小[6]。
整体来说,右旋布洛芬和布洛芬差异不大,在许多时候两者均可使用,但可能因为目前右旋布洛芬的剂型还太少,没有缓释制剂,因此,对于有持续镇痛需求或者婴幼儿退热时,右旋布洛芬应用较少。
参考资料:
[1]陈彪,王建华,李樱,等.布洛芬缓释制剂的研究概况[J].药学实践杂志, 2006, 24(2):5.DOI:10.3969/j.issn.1006-0111.2006.02.001.
[2] Dario, Cattaneo,Emilio, Clementi,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ibuprofen arginine.[J] .Curr Clin Pharmacol, 2010, 5: 0.
[3] Dongseong, Shin,Sook Joung, Lee,Yu-Mi, Ha et al.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absorption differences in three formulations of ibuprofen.[J] .Drug Des Devel Ther, 2017, 11: 0.
[4] Anna, Gliszczyńska,Elena, Sánchez-López,Dexibuprofen Therapeutic Advances: Prodrugs and Nanotechnological Formulations.[J] .Pharmaceutics, 2021, 13: 0.
[5] Kaehler S T,Phleps W,Hesse E,Dexibuprofen: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 uses and safety.[J] .Inflammopharmacology, 2003, 11: 371-83.
[6] Jong Seo, Yoon,Dae-Chul, Jeong,Jae-Won, Oh et al.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dexibuprofen compared with ibuprofen in febrile children caused by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 .Br J Clin Pharmacol, 2008, 6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