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及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及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劳动合同可能存在不合法的情形,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可能导致法律纠纷。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判定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以及劳动合同不合法时的处理方法。
怎么判定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
判定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关键在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条款,都可能被视为不合法或无效,以下几种情况可能构成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
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的情况,导致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的意愿受到干扰,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可能并非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被视为不合法。用人单位是否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
例如,劳动合同中如果包含用人单位不承担社会保险费用、加班费等法定责任的条款,或者限制劳动者辞职、申请劳动仲裁等权利的条款,这些都属于不合法的约定。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比如,约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外进行非法活动或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显然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也是不合法的。
哪些情形下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形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这种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的意愿受到干扰,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这种劳动合同剥夺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被视为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这种劳动合同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也是无效的。
劳动合同内容不合法,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例如,约定制造违禁品等非法活动,显然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也是无效的。
劳动合同不合法如何处理
面对劳动合同不合法的情形,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要求用人单位更正不合法的条款,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更正,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要求其对用人单位进行查处。
如果劳动合同的不合法条款已经对劳动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