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含反式脂肪酸、会致癌?劝告:3种食用油,真的要少吃
花生油含反式脂肪酸、会致癌?劝告:3种食用油,真的要少吃
食用油是厨房的“灵魂”,没有它,炒菜煮饭就像少了灵魂的空壳一样。但说起食用油,很多人往往会陷入一个困惑:哪种油好,哪种油坏?难道每种油都有自己的“潜在危险”?
今天就来聊聊几个常见的食用油,尤其是花生油,真的是健康的“法宝”吗?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不是食物界的“隐形杀手”?也许你早就听说过花生油有致癌风险,但你真的了解背后的原理吗?
花生油,这个大多数家庭中常见的油,是否真的这么安全呢?
众人常听闻,花生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与抗氧化成分,适宜用于烹饪,于心脏健康尤有益处。
但你有没有想过,花生油里可能有你没有察觉的“麻烦”?
那就是反式脂肪酸,尤其是在某些品牌和劣质花生油里,反式脂肪酸含量不低,这可不是一般的“健康隐患”。
反式脂肪酸为现代工业加工的产物,一般经氢化过程产生,此过程即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
虽然植物油本身含有的天然反式脂肪酸量极少,但在一些工艺过度或不规范的情况下,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等油品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不小心“带上了”这类有害成分。
而反式脂肪酸,长期积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肝脏以及免疫系统造成潜在的伤害,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有研究显示,反式脂肪酸是公认的致病因子,它会干扰脂肪代谢,降低“好胆固醇”(HDL),而增加“坏胆固醇”(LDL),从而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发生几率。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报告,如果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超过2.5克,就会大幅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而花生油和部分其他植物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往往“悄悄”超标。
所以,是不是花生油一开始看着很健康,但实际上也暗藏了一些健康风险?
答案是:确实如此。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花生油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只是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品牌和生产工艺,选择一些更符合标准的“好油”。
说起油,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恐怕就是油炸食物了。很多人一想到炸鸡、炸薯条、炸花生米等,总是忍不住口水直流。
但你知道吗,油炸食品里的油,可比平时的炒菜油更有问题。
我们吃的炸物,其实大部分是用反复加热的食用油来炸的,这种油里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是普通油的几倍!
研究表明,油炸食物会致使油脂氧化,进而产生大量自由基,这将增加罹患癌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油炸食品之所以颇具致命性,部分缘由在于其不但含有反式脂肪酸,而且油温过高时会释放诸如丙烯酰胺之类的致癌物质。
特别是一些街边的小摊,油炸次数多,温度高,使用的油就会越加劣化,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的产生也就越多。
油炸食品加热得多,油也就变得更“毒”。而且油炸过的食物也不容易消化,容易让肠胃负担过重,久而久之,对健康形成很大的威胁。
这一点,不仅仅是大人,很多孩子也爱吃油炸食物,这些小家伙的胃肠功能本就脆弱,长期食用这些油炸食品,真的会对他们的发育带来隐形的危害。
所以,炸的东西是少吃为好,尤其是那些油炸过多次的食品,最好不要轻易碰。
橄榄油,大家听过吧?号称“地中海饮食的灵魂”,广受推崇,特别是那些热衷健康生活的人。
很多人对它的印象就是:“它的脂肪不饱和,吃了对心脏好,对抗衰老,能降低血压。”
这些好处确有数据支撑,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油酸)利于降低有害胆固醇,且能够促进肠道健康。想想就让人觉得,这油简直是人类的福音。
但事实上,橄榄油也不是“完全无害”的。
首先,橄榄油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它含有的omega-9脂肪酸,摄入过量也可能对心脏健康不利,尤其是长期依赖橄榄油而忽略其他种类的脂肪酸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反而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而且,橄榄油的使用也有“温度限制”,因为加热过度会破坏其中的健康成分,还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
所以,橄榄油适合做凉拌,低温烹饪,而不是用来高温炒菜。用错了,就像把宝贵的健康油,变成了“有毒油”。
菜籽油曾经被认为是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特别是冷压菜籽油,一度被推荐为心脏健康的“最佳选择”。
它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剂,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菜籽油在某些加工过程中,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脱臭油”。为了提高油的色泽、味道和稳定性,一些厂商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溶剂,甚至通过高温处理,这时候,菜籽油就有可能被污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
更糟糕的是,市面上有一些劣质菜籽油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种化学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使用甚至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所以,菜籽油,特别是经过高温加工的油,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很多商家为了提高油的色泽和稳定性,会使用一些化学溶剂或者进行高温处理,这样不仅会损害油中的营养成分,甚至可能产生对健康有害的反式脂肪酸。
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菜籽油,最好还是坚决放弃,不要为了省几块钱而牺牲健康。
选择天然、冷压或未经化学处理的菜籽油,虽然价格略高,但至少能确保油中的营养成分未被破坏,食用起来更安全,对身体健康也更有保障。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参考资料
[1]如何科学选择食用油[J].农村新技术,2020,(0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