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自然评审意见都是好评,为什么我还是被刷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自然评审意见都是好评,为什么我还是被刷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letpub.com.cn/index.php?page=grant_article_details&article_id=1065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公布后,总会有一些申请者感到困惑:明明评审意见看起来都是好评,为什么申请还是被拒绝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背后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本文将帮助你理清思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并为下一次申请提供建议。

国自然评审意见都是好评,为什么我还是被刷了?

1. 评审意见隐藏“潜规则”

放榜后,申请者都会陆续收到基金委的同行评审反馈。许多申请者反映,这些反馈看起来似乎都很正面,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申请的是哪一类(A、B、C)呢?

事实上,国自然基金的评审意见中隐藏着一些“潜规则”,需要申请者仔细解读。通常情况下,评审专家的意见不会过于尖锐,除非遇到非常糟糕的申请书——比如内容混乱,缺乏认真准备。

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评审专家的意见倾向于“正面”,这也使得不少申请者对这些反馈感到困惑和模糊。

2. 评审意见看似“好评”,但实际问题仍然存在

评审意见中的语言有时候比较婉转,即使是看似积极的反馈,也可能包含对申请书某些方面的隐性质疑。例如,专家可能会用“较为充分”这样的词汇来表达他们对你的阐述并不完全满意,只是不想在语言上显得太过苛刻。这类“好评”实际上可能反映出项目存在的潜在问题,如研究的深度、创新性或可行性不足等。

建议:认真分析评审意见中的措辞,寻找那些可能隐藏的问题。对每一个评语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被轻描淡写的批评。

3. 单一反对意见的影响

即使多数评审意见都是好评,如果有一个专家提出了强烈反对意见,尤其是质疑了项目的核心问题,这种反对意见可能对最终评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评审专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与申请者不同,尽管你在标书中已做了充分的阐述,但专家可能觉得这些解释不够有说服力或深度。

建议:在撰写标书时,尽量站在不同的角度,设想可能的质疑点,并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你的解释足够有力且令人信服。

4. 评审专家时间有限,内容呈现方式的重要性

国自然基金的评审工作通常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评审专家可能无法深入细致地阅读每一份申请书。如果你的标书内容过于冗长、结构不清晰,或者重点不突出,评审专家可能会因为时间限制而错过或误解你的核心观点。

建议:标书的排版和结构非常重要。确保内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专家在短时间内抓住你的核心贡献。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尽量让标书看起来美观、易读。

5. 创新性过强与评审认知的局限性

有些申请书的创新性非常强,甚至超出了评审专家的认知范围。这种情况下,专家可能会因为不熟悉或不理解你的研究方向,而对你的项目持保留态度。还有可能由于某些利益冲突(如与专家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冲突),导致他们对你的创新性研究产生抵触。

建议:如果你的研究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可以考虑申请更适合原创研究的资助计划,如“原创探索”计划项目,这类项目更倾向于支持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同时,在撰写标书时,可以尝试用更为普遍的语言来解释创新点,降低被误解的风险。

6. 自身未能察觉的“硬伤”

有时,评审专家指出了申请书中存在的“硬伤”,如研究设计不合理、前期研究不足等。而你可能因为自身的洞察力不足,未能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认为是专家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尽管评审意见整体上看似好评,但这些关键问题仍可能导致申请书被刷掉。

建议:在收到评审意见后,不仅要关注表面上的好评,还要深入思考每一个反馈的背后含义。如果专家指出了明显的问题,不要忽视,而是认真考虑如何在下一次申请中改进。

复审的可能性

如果你认为评审意见中存在明显的误解或错误,可以考虑申请复审。但是之前也跟大家介绍过,除非是严重的张冠李戴的情况,否则复审不会成功。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认为某些评审意见不合理而浪费时间在复审上。既然结局已定,不如冷静下来分析这次失败的原因,认真审视评审员提供的一些负面反馈意见。

“A”、“B”、“C”是“真褒奖”还是“假客套”?

在国自然基金的评审过程中,申请人收到的评审意见可以大致分为三类——得分为A、B和C。理解这些评审意见的真实含义对判断申请结果至关重要。那么,参考上文评审意见潜规则,哪些评审意见是真正的褒奖,哪些又是碍于情面的客套话呢?

得分为A:真褒奖

如果评审意见中出现了“建议优先资助”这样的词组,那么这几乎可以肯定是对项目的高度肯定,标志着A类评分的存在。此外,带有强烈肯定性描述的词汇也同样代表着“真褒奖”的意图。例如,评审意见中提到“研究思想具有相当的新颖性和独特性”,“研究内容属于基础理论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或“项目拟发展申请人与合作者提出的XXXX的原创观点,具有很强的新颖性与独特性”,这些都说明评审专家高度认可该研究的价值和创新性,明确表明了A类评分。这类评语不仅展示了评审专家对研究内容的高度赞赏,还表示该项目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学术价值,真正体现了“褒奖”之意。

得分为B:假客套

对于得分为B的申请,评审意见通常会使用“建议资助”这样的词语,表明项目有一定的资助价值,但仍有改进空间。这类评审意见的措辞通常比较温和,带有一定的保留和委婉。例如,评语中可能出现“一定的……”“较……的”“具备可行性”等词汇。这些词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正面的,但实际上只是温和地指出了项目的优点,语气不强烈,也暗示了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尚未达到最高水平。具体而言,评审意见可能会描述“申请人有一定的有关XX研究工作经历和经验,有一定的创新潜力”或“在XX方面,有较强的创新性。项目整体方案可行性较好”。这些评语通常属于“假客套”,并非全然的褒奖,而是表示项目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得分为C:真批评

得分为C的评审意见则较为直接,评审专家通常会明确指出项目的不足之处,并建议申请人进行改进。例如,“研究意义不大”“缺乏相应的研究方案”这样的评价常常表明评审专家认为项目在当前形态下难以达到资助标准。这类评审意见几乎不留情面,清晰地传达了研究在设计或内容上的重大问题,属于“真批评”范畴。

尽管以上分类有助于理解评审意见的真实含义,但也要注意,具体结果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申请人在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即使评审意见偏向B类,也可能最终获得资助。因此,评审意见并不能绝对反映申请人的科研实力,而更多的是对项目本身的一个反馈。

所以总结全文来看,尽管评审意见看似都是好评,但如果申请书在某些关键点上未能满足评审专家的预期,仍可能导致被淘汰。这种情况下,理解评审意见背后的真正含义,改进标书内容和结构,提升研究的可读性和说服力,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步骤。下一次申请时,结合这些建议,你将有更大的机会获得资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