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墓竹简里的顶级兵学智慧
银雀山汉墓竹简里的顶级兵学智慧
近期,CCTV-1《简牍探中华》节目聚焦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利用“实地探寻+实景戏剧+文化访谈”的表达方式,探秘馆藏《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在中国兵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先秦时期最为辉煌,而其中,齐国兵学最绚烂斐然。齐兵学自姜太公于西周初期奠定基础,经过春秋时期管仲的发展壮大,直至战国时期,出现了孙武和孙膑等天才军事家,将齐国兵学和齐文化推向高峰。
有关孙武和孙膑“其人有无,其书真伪”,一直是个千古之谜。1972年4月,在临沂银雀山一二号墓出土大量竹简兵书典籍,犹如石破天惊,中国古代珍贵的军事思想和兵学文化重见天日。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4974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等典籍,是中国先秦时期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时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论争得以解决,海内外为之轰动。
1977年,银雀山、金雀山墓群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银雀山汉墓先后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为纪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1989年10月,遗址处建成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是我国第一座以汉墓竹简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的古代兵书典籍,蕴含了穿越千年的古代兵学智慧和谋略思想,仍然持续影响着当今社会,在当下社会发展中被广泛应用。其中的重要典籍,又蕴含了哪些古代军事家的哲思呢?
《六韬》旧题姜太公著,以太公与周文王、武王问答的形式写成。全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故名曰《六韬》。
姜太公是殷末周初最为著名的兵学家。在兵学理论上,他长于军事谋略和“兵权奇计”。《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姜太公不仅在兵学理论上颇有建树,而且有丰富的军事实践。在灭殷的军事行动中,他指挥了牧野之战;在封齐建国中,他打退了莱夷的武力进攻。他的军事思想集中保存在《六韬》中。姜太公正是以其杰出的军事建树,被后世推为兵家鼻祖。
孙武是齐文化中伟大的军事创新者,他及时地总结了春秋时期战争的经验教训,适应战争的变化与需要,突破旧的仁义之兵的战争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战争“诡道”的见解,提出“兵不厌诈”的军争作战理论。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盛典”。其开篇首句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认为,战争的重要性和危害性,使得国家必须对战争抱有谨慎的态度。他主张作战时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战机等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调整,绝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需通权达变,灵活处之。《孙子兵法》从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自然和社会变化现象出发,道出了兵无常势,以变取胜的真谛。
同时,孙武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姜太公、管仲的谋略思想,尤其在军事谋略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为《始计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足以说明孙武重视谋略的决定性作用。
《孙子·谋攻第三》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而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靠伐谋,其次靠伐交。《谋攻第三》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些都是孙武追求全胜谋略的重要体现。同时,无法实现全胜的目的时,就要采用战胜谋略,为世人熟知的示假于敌、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先发制人等计策权谋则数不胜数。
与孙武相差百余年的孙膑,也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军事学说。《孙膑兵法》在继承《孙子兵法》兵学智慧的基础上,对建军、治军、备战、胜战等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备、内涵丰富的军事理论体系。
《孙膑兵法》中《见威王》一篇中写道,“夫兵者,非士恒执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这段话表明战争的胜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因而用兵不能不慎,体现出孙膑慎战的主张。同时,他又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争端,也才能自立自强。
孙膑的必战与慎战思想,引出《孙膑兵法》中有关有备而战的军事主张。《孙膑兵法》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掌握战争的规律,即懂得战争之“道”。《孙膑兵法》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而战略论中,除“道”之外,莫过于重“势”。孙膑认为,有利的作战态势可以争取和创造,关键在于掌握主动,因势利导,如利用地形行军作战。《孙膑兵法》在战略上还特别强调“必攻不守”的原则,即主动进攻,有效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因此,《孙膑兵法》一书中,大篇幅谈论各类战术,如城市攻守战术、布阵破阵战术、诱敌歼敌战术等。
另外,就治军问题、军备问题、将帅素质问题、将帅与君主关系问题等,《孙膑兵法》都有深刻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