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什么改编成了林彪红一军团的一个师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为什么改编成了林彪红一军团的一个师
在红军历史上,红一方面军中的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曾是两支最强大的队伍,犹如双峰并峙,并驾齐驱。然而,在部队整编时,红三军团却编入了红一军团,成了其下属的一个师。这一历史变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五大军团的任务分配如下:红一军团担任左路前卫,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红九军团掩护左翼,红八军团掩护右翼,红五军团担任后卫。此时,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仍然保持着平等的关系,都担负着重要的开路先锋任务。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进行了重新整编,下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原红三军团的部队被改编为红一军团下属的一个师,师长由原红一军团的陈光担任,政委由原红三军团的彭雪枫担任。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对此事有详细记载:“在哈达铺约休息了四五天,从报纸上看到陕北有刘志丹苏区根据地,很高兴。从哈达铺到保安县,还有千余里,要经过六盘山山脉。那时干部和战士真是骨瘦如柴,每天行军,还少不了百八十里。沿途还必须战胜敌军阻击,尤其是敌骑袭击。为了充实战斗单位,准备继续战斗,部队需要缩编;为了保存干部,发展新区,也必须缩编——取消三军团,编入一军团。我这个提议得到了军委毛主席同意。”
这个命令下达后,彭德怀亲自给红三军团的干部们作思想工作,说:“我的脾气不好,骂过许多人,请同志们批评和谅解。不过,我过去对你们这些团以上干部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苛刻一点,这都是对你们的爱护,否则,有的同志可能活不到今天,这也可以说是骂出来的吧!”
彭德怀还鼓励大家说:“红三军团从第一次反‘围剿’时的几万人,至今天长征到甘南,只剩下两千多人,让错误路线快折腾光了。今天剩下的这点人,都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你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彭德怀后来解释说:“为了照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历史,必须保存一军团。我提议部队进行缩编,取消三军团,充实一军团。”
如果了解红军的历史就会知道,彭德怀的说法确实符合事实。红一军团的历史地位确实不是红三军团能比的。红一军团的起源是红四军,而红四军就是由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和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队组成的,其历史意义和地位是其他任何部队都不能比的。而红三军团的起源是红五军,源于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后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登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而且,两支部队会师后,红五军改为红四军第五纵队。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彭德怀的部队就是朱毛红军的下级了。后来,红五军重新独立出来,慢慢发展成了红三军团,而红一军团的领导人也从朱德、毛主席换成了林彪、聂荣臻。所以,当红一方面军重新整编,只能保留一个军团的时候,红一军团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也离不开彭德怀的高风亮节,这个提议就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到了1936年初,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时,曾经有一个传言,说中央为了扩大红军队伍,准备恢复红三军团,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事又不了了之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原红三军团的队伍改编成了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是李天佑,在平型关大捷中担任过主攻任务,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外,还有一件事很值得一提,就是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时称赞的“万岁军”第38军,其前身就是当年的红三军团。在抗战时期,686团跟随罗荣桓去了山东,抗战胜利后又去了东北,改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后来又改编成第38军,鼎盛时足足有5万多人,从最北边的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最南边的中缅边境,立下了无数战功。
所以,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对这支老部队是充满了感情的,从初战不利的怒骂,到勇立新功的盛赞,都见证了彭德怀对这支部队不一般的感情。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彭德怀自述》《文史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