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里耶到长沙:简牍里的湖湘故事
从里耶到长沙:简牍里的湖湘故事
“从里耶到长沙——解码简牍中的湖湘史记”特展正在长沙博物馆免费展出,展览精选了158件里耶、益阳、长沙出土的简牍及285件珍贵展品,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了简牍文字背后的历史风云与生活日常。观众可以通过展览了解秦汉三国时期湖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感受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次展览持续至6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简牍:古代的“百科全书”
简牍,这种看似简单的竹木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里,简牍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被誉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它不仅记录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民族交流、津关制度和文书制度等包罗万象的内容,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传世文献未能展现的历史细节。
三地简牍,三段历史
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地:里耶、益阳和长沙,它们分别代表了秦、西汉和三国吴三个历史时期。
里耶秦简:秦朝的行政档案
2002年,在湖南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一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出土了3.6万余枚秦简,字数约20万,主要是秦统一六国的前一年到秦灭亡的前一年间,洞庭郡迁陵县的政府文书档案。这些简牍记录了当时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从人口、物产、赋税到邮递、司法、医药等,被誉为解读秦朝的“百科全书”。
益阳简牍:汉初的基层治理
益阳兔子山遗址七号井出土的2600余枚西汉简牍,是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西汉简牍资料。这批简牍详细记录了汉初益阳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信息,为我们了解汉初的基层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
长沙简牍:三国吴的都市繁华
长沙出土的简牍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1996年在五一广场走马楼街古井中出土的三国吴简,有10余万枚、200多万字。这些简牍记录了三国时期长沙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展现了当时都市的繁华景象。
从出土到展出:简牍的重生之路
简牍的保存和修复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以里耶秦简为例,出土时简牍已呈黑色,如同沾水的饼干般脆弱。考古人员需要依堆积的自然层理逐层发掘,并进行编号、清洗、脱色、拍照、脱水等流程,整个过程历时近7年。经过修复的简牍才能以清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得以一窥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真相。
简牍文化:长沙的城市名片
长沙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拥有众多文化名片。简牍文化作为其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不仅展现了长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意展示方式,简牍文化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大众视野,成为长沙向世界展示文化魅力的新名片。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长沙博物馆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一起走进简牍的世界,感受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