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健康饮食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风险
研究证实:健康饮食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死亡风险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影响关节功能,还会增加死亡风险。近期,一项发表在《关节炎研究与治疗》(Arthritis Research & Therapy)上的研究揭示了饮食模式与RA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以关节进行性损害为特征,常导致永久性残疾并增加死亡风险。长期死亡风险的关键因素包括伴随疾病和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IL-6、C反应蛋白(CRP)等。此外,饮食作为可调节的生活方式因素,与系统性炎症关系密切。抗炎饮食可有效降低炎症水平,但关于饮食模式如何影响RA患者的死亡风险的研究有限。
本研究旨在评估两种饮食指数——健康饮食指数(HEI-2015)和膳食炎症指数(DII)对RA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作用,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采用2003年至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共纳入80,312名参与者,最终筛选出2,069名RA患者。研究通过“我们吃什么”调查收集饮食信息,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法进行评估。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通过与国家死亡指数记录进行匹配确定。
研究发现,健康、抗炎饮食模式的患者更可能为男性、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较低、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吸烟、参与更多体育活动,并具有较高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不健康、促炎饮食模式相比,采用健康和抗炎饮食的患者全因死亡率风险显著降低,其调整后风险比(HR)为0.70(95% CI: 0.53-0.92,P=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风险饮食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01)。
研究进一步识别出12种关键饮食成分,包括膳食纤维、维生素D、镁等,与死亡率相关。模型在1年、3年、5年及整体死亡事件预测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63、0.783和0.868。此外,亚组分析显示,对于BMI正常、吸烟者及有高血压的患者,健康、抗炎饮食对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更为显著。
这项研究系统性评估了HEI-2015与DII联合对RA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且抗炎的饮食模式可显著降低RA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提示饮食干预可能是一种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策略。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具体饮食成分及其机制,为制定更精确的膳食指南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