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下学期班亲会如何开?提升亲师合作的关键策略与沟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下学期班亲会如何开?提升亲师合作的关键策略与沟通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870

当特殊学生在班级中引发冲突时,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既不造成对立,又能真正帮助到孩子?一位有着27年教学经验的特教老师,分享了三个关键步骤,帮助教师与家长建立信任,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长。


图片来 源:shutterstock

要展開溝通前第一步是「理解他人的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的對錯不是絕對的,用各自的立場解讀可能得到的答案就不同了。

於是,老師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行為告知家長時,家長很難接受,最大的關鍵在於他不在教學現場,無法體會到老師在教室裡面對全班孩子時要考量的問題很多,於是老師常得到的回應就是「他在家都不會這樣」,聽到這種回應時,我們心裡真的是會很無言,認為家長在推卸責任,而變成一種對立的氛圍,讓溝通無法順利展開,那該如何是好呢?
首先,建議老師:與其從「孩子造成的問題」來切入,不如從「孩子的動機和感受」出發,讓家長意識到老師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伙伴。
親師之間共同的連結就是孩子本身,老師觀察到孩子有狀況時,不妨先做一段時間的記錄。其實,沒有孩子不想被認同,在團體生活中與人的互動是需要練習的,學校除了提供學科能力的教育,也是進入社會生活的前哨站,陪孩子適應學校生活也就是要陪伴他發展將來的社交能力,這點常常是家長所忽略的,在家庭和學校的表現原本就不會一樣,當孩子進入團體生活後,受到挫折發脾氣和起衝突都是學習的機會,老師在學校裡做引導說明後,如果發現孩子無法逃脫慣性的行為,需要家長一起幫助孩子時,整理這段觀察時期陪伴孩子練習處理衝突的方法,再和家長進行聯絡,不打沒把握的仗或許有點誇張,但好的開場會讓這段親師合作有好的開始。(當孩子出現尖銳情緒影響學習時該怎麼辦?可以參考《搞懂教室內的對立反抗行為》一文)

與家長溝通孩子需要特教資源的3步驟:

在正式溝通時,以3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步:正向解讀孩子的動機,以善意開展對話

首先談孩子在團體裡想被同學認同做的努力,有些容易衝動的孩子會和他人衝突的原因,是因為想表現卻做不好,如果只用結果來說,就不容易找到這類孩子的優點。
曾經遇過一個孩子在人際上較自我,常和其他同學爭吵,但觀察後發現,他大部份都是為了搶著幫忙,又不懂得和他人合作,於是我選擇這樣說:「媽媽,小凱很熱心,每次都會主動幫我做事,我覺得他是很貼心的孩子⋯⋯」
這樣的開場,讓原本以為老師要告狀而聲音緊張的家長忍不住對我說:「謝謝老師看到他的優點」,而卸下心防。

第二步:積極面對孩子的困難,以理性取代同情

害怕被標籤的家長反應了他們不敢面對孩子的問題,如果一味去強調孩子和其他人的不同,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反彈。
曾有家長在孩子和其他學生發生衝突時,被對方一句「你有問題嗎?」激怒,引發了家長之間更大的衝突,之後對老師反應孩子學習的困境時採取消極的態度應對。
所以在陳述孩子在教學現場的行為時,盡量客觀不加評價,適時加入老師的班級經營理念和鼓勵正向思考的技巧:做錯事也是學習的一部份,不是做不到,只是要再修正。
我曾對家長說:「您很介意別人會不會認為孩子有問題,這點我們不能去左右別人,所以我不談孩子有沒有問題,但我確定孩子在學習上、在團體生活裡有困難,我想幫忙孩子解決他的困難。
接著說明老師陪伴孩子建立與他人互動的技巧,期待是要讓孩子內化為能力,為自己負責。
學校和家庭都是孩子練習這些技巧的場所,所以對家長的說明,也是一種邀約,讓家長理解,除了學業表現外,與他人互動也是需要因材施教。(特殊生情緒爆發,如何應对?延伸阅读:《情障生情绪爆发中斷課程、影響其他人學習怎麼辦?》)

第三步:「主动寻找孩子的资源,以陪伴弥补不足」

经过老师客观善意的提出目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力犹未逮的部分,可能超出了在课堂里能运用的资源,也相信家长已经尝试过一些教养方式,或许透过专业的评估介入,能为孩子找到更多资源来帮助他。
曾遇过家长一直希望老师和同学包容,面对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攻击同学时,家长对老师说:「大家不能包容他,就是在排挤同学,哥哥班上也有这样的学生,另一位老师就可以一直要全班包容⋯⋯」
我是这样回应:「哥哥班上的学生情形如何,那可能也要了解细节。但我想请问您,如果一个同学无法自制会动手打人,哥哥离开了学校后,还会主动去接近那个同学吗?」家长答不出 来,但老师其实并不是要证明对错。
我接着说「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包容,却 没有去面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最后吃亏的还是他自己,找出能帮助他的方法,才是我们要努力的部分。」(当特殊生被班上同学排挤孤立,可参考《杜绝班上特殊生被霸凌,老师的态度是关键》)
曾有人告诉我,「没有不好的经验,只有好的经验或是学习的课业。」在教学生涯中遇过不少学生或家长的问题,有些很好处理,有些却重复出现,解决的方法绝对不只有一种。
但可以确定的是「被别人理解」是人性深层的需求,一旦这个需求得到满足,往往会发生很神奇的事情,负面的情绪消失了,敌对的情况不见,相互之间的尊重增加,彼此间问题也烟消云散。
所以下次沟通前,我们就试着用这3个步骤来安排对话吧!(班有特殊生,老师也需要支援!延伸阅读:《老师不是神!一个班各种特殊生状况,上哪找资源求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