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那里去——打卡小众而又冷门的通辽市博物馆
国庆假期那里去——打卡小众而又冷门的通辽市博物馆
每到黄金周长假的时候,各大热门旅游城市都会人山人海,这时候如果选择一些二三线城市转转也是一个不错的好选择。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会习惯先去当地的博物馆看一下,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人文等等各方面情况。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通辽市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2009年的时候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通辽市博物馆从它自身来讲,作为一个地区级的博物馆来说,是建立比较早的。1975年创立的哲里木盟博物馆,1999年的时候哲里木盟博物馆更名为通辽市博物馆。
通辽市博物馆有文物近5万件,其中一级文物82件。关于通辽的历史可以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讲到20世纪。
除了实体的展厅之外,现在通辽博物馆也在官网上做了数字展厅,方便外地的客人云游博物馆。
这种远古时期的文物造型现在看起来都萌萌的。
西周 青铜簋,兽首形双耳造型,只有纹路的装饰。这是一个二级文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面没有铭文的缘故。
这俩文物上面的是东汉魏晋时期的北朝瑞兽金牌饰品,造型比较抽象,足有四爪,作行走的样子,牌子上方有可以挂起来的两孔,应该是通过悬挂佩戴。下面这个同样是北朝时期的双马金饰品就比较容易看出造型了。
游牧民族做的马,造型整体都是壮壮的。
清代扎鲁特右翼旗扎萨克印,“扎鲁特”是蒙古语,意思是侍奉、服务、勤务之意。“扎萨克”是官名,也是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印面铸有满蒙两种文字。
银鎏金高翅凤冠,这是一件来自辽代的文物,是当时契丹贵族妇女专用的一种冠,它的重要看点是,在制作工艺上既保留了契丹本民族的高翅风格,又融合了中原地区凤纹饰及錾刻工艺技法。
这两块金饰品也是通辽博物馆中比较知名的馆藏文物,右上角的这个叫人面纹金牌饰,纯金模铸的工艺,人物造型精美,完整无缺。下面这块金饰品叫做人物双狮纹金牌饰,中间是一个女性人物造型,两侧各有一个似狮非狼的怪兽造型,他这一批金饰品都是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一个交流融合的历史状况,也是馆藏的一级文物。
金凤鸟步摇冠饰,1978年出土的。这个展品不是很大,官方说就是高5.3厘米,宽5厘米。整个金凤鸟是用金片冲铆而成的。是以传统文化中的凤作为造型,这也说明了当时的鲜卑族在保留自己民族的审美基础上,也吸纳了中原文化的元素。二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金银器饰品。
辽代三彩摩羯壶,辽代的瓷器通常是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早期的契丹人是以游牧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后期是逐渐转向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定居生活,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大批中原地区的手工业工匠把中原的技术带到了契丹生活地区,比如就促进了辽瓷的发展。
辽代黄釉葫芦形壶,造型独特,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元代青花玉壶春瓶,俗称的元青花,这件瓷器是1977年的时候,博物馆在库伦旗奈林稿公社白庙子村征集到的,瓶身上画的孔雀缠枝牡丹纹和莲瓣纹,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里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纹饰。
通过这张表格,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清代皇室还是非常重视和蒙古各族的关系,也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这种关系。
总结:
通辽,一个草原城市,在元明清时期是这座城市的辉煌时期,说实话专程来打卡有点不太现实,但是如果你有机会顺路路过通辽,拿出一点时间来参观一下还是值得的。尤其是当你草原之旅游玩一圈之后,再来到这里,就能有更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