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15条城市河道征集生态建设建议,打造四季美景
杭州515条城市河道征集生态建设建议,打造四季美景
杭州515条城市河道正在开展生态治理升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水设施河道中心面向市民征集生态建设建议。近年来,杭州通过制定多项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规范,持续推进城市河道水生态保护,水质持续改善,Ⅳ类及以上水比例已提升至87.32%。
你有没注意到,最近,河边绿化带、河道上的浮水植物开始“更新换代”了?
如何让家门口的城市河道成为更多水鸟的栖息地,把河道绿化变成随处一景的生态小公园?春耕在即,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水设施河道中心想请市民来出招,他们将从中选择合理化建议,经专家论证后再选河道做试点。
杭州市共有城市河道515条,总长1124公里,水域面积28平方公里。近年来,杭州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导则》《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等11部地方标准和1部国家行业规范,持续推进并加强城市河道水生态保护,积极开展上城丁兰水系生态治理、拱墅红旗河生态治理等,创新应用生态浮岛、曝气增氧、水下森林、人工湿地等生态技术进行水质改善,持续开展贴沙河生态修复,科学增殖水生动物,优化水生植物群落,大力开展外来入侵物种(一枝黄花、福寿螺等)治理、西溪湿地周边“四港四河”生态监测,并逐步拓展水生态监测范围,提升生态稳定性。杭州城市河道水质持续改善,Ⅳ类及以上水的比例由2013年底的27.74%提升至2023年底的87.32%,水生态逐步提升,这些举措让市民家门口的一条条河道变成了一年四季活力满满的生态河道。
图源杭州城管
白鹭回来了、小松鼠更活跃了、可垂钓的河段多了,还可以在城市河道开展水上运动了,这些都是市民最直观的感受。
期间,市民纷纷参与到河道生态修复的行动中,从2011年开始,市水设施河道中心开辟“政协林”“九三林”“亚运林”等25片纪念林,连续13年累计近2.5万人参与认建认养城市河道“植树护水”纪念林,同时通过打造“河道生活”等互动平台,拓展市民参与渠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每年城市河道生态促进会还会组织市民进行增殖放流(科学放生)活动。目前杭州已有民间河长582人,组建民间护河队117支。
图源杭州城管
而促使市水设施河道中心推出本次征集建议活动的直接原因,也是来自一位热心市民的建议:西湖边的残荷是冬日美景,那么城市河道边枯萎的芦苇是否可以保留下来作为冬日河边一景、也给水鸟们多留一个过冬的家?
今年年初,市水设施河道中心专门组织召开了城市河道水生态多样性研讨会,提到了这条建议。
俗话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杭州的城市河道之所以能展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良好生态环境,跟四季各有侧重的治理和养护策略有关。比方冬季是“蕴藏”时节,水生植物既要保持整体美观,又要为开春生长节约养分,养护人员对水生植物进行越冬修剪时,会预留5-10公分左右,为来年春天发芽生长创造条件,还能防止大风、明火可能造成的河道污染及火灾隐患。
图源杭州城管
“怎样能够像西湖上的残荷一样,既展示冬季的萧瑟之美又保持水质清澈、河道生态稳定,这正是我们幸福河建设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工作人员说,市民的建议就是一种需求,所以他们在开春的时候想征求市民更多建议,邀市民一起想办法,在保证水清岸绿的前提下,将更多的城市河道变成四季都有美景的生态景点。
如果您有关于河道生态多样化建设的建议,请于3月30日前发送电子邮件到1351499327@qq.com(请务必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