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离婚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
假离婚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
假离婚,即夫妻双方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办理离婚手续,但离婚后仍保持共同生活。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并不被认可,一旦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解除。那么,如何认定假离婚?假离婚后又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假离婚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
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为达成特定目的而办理离婚手续,同时却仍保持共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假离婚。要认定假离婚并非易事,一般得综合多类证据才行。象是离婚协议的内容存在不合理之处,像财产分割极为不公或者对子女抚养的约定不符合常规;双方在离婚前后还存在共同处分财产的行为,比如一起购买房产等;离婚之后依然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像一起居住、在外面也以夫妻相称等。然而,这些证据往往难以直接证实假离婚的主观故意,只能作为推断的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全面考量整个案件的情况来作出判断,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证据,是很难认定为假离婚的。总之,假离婚的认定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形进行具体的分析。
假离婚认定后会面临怎样法律后果
“假离婚”在法律上并不被认可,一旦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解除,在法律层面就是真离婚。
如果是为获取购房资格、逃避债务等目的“假离婚”:
- 从财产角度看,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具有法律效力,若一方反悔,除非能证明签订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很难推翻财产分配约定。
- 从债务方面,为逃避债务而“假离婚”,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离婚协议约定由一方承担,债权人仍有权要求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 在涉及子女抚养问题时,离婚协议确定的抚养权归属和抚养费支付等条款也受法律保护,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总之,“假离婚”看似有可乘之机,实则隐藏诸多法律风险。
假离婚认定后财产该如何重新分配
在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一说,一旦办理离婚登记或经法院判决、调解离婚,婚姻关系即解除。若离婚后发现存在财产分配问题,需分情况处理。
如果是协议离婚,一方发现另一方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情况,可在发现之次日起三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若是诉讼离婚,一方对财产分配结果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若发现有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也可另行起诉要求分割。法院会依据法律规定、财产来源等因素,秉持公平、照顾无过错方等原则进行重新分配。
在探讨假离婚的认定需要哪些证据时,我们要知道这背后还关联着不少重要问题。比如即便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在财产分配方面,若已经完成离婚财产分割手续,能否重新分配财产呢?因为不同情况有着不同的法律判定标准。另外,若涉及到假离婚后一方反悔不想复婚,孩子抚养权又该如何重新协商或判定呢?这些都是和假离婚认定紧密相关的复杂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