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解除劳动合同要经济补偿?
哪些情形解除劳动合同要经济补偿?
在劳动合同的解除过程中,经济补偿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给予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后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
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员工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需有明确的录用条件,并在试用期内对员工进行考核,若员工未达到该条件,则可解除合同。
员工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应合法、合理且已向员工公示或告知,员工的行为严重违反这些规定,如多次旷工、严重失职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等,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
员工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当员工被判刑等情况时,用人单位可解除合同。
以上内容主要参考自66law.cn,详细介绍了劳动合同解除时经济补偿的相关规定,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规范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