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唱歌怎样练声
自学唱歌怎样练声
想要自学唱歌却不知从何练起?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从基础发声到情感表达的全方位练声指南。从哼鸣练习到连音、顿音练习,再到歌唱姿势、呼吸控制等关键技巧,让你在家也能系统地提升歌唱水平。
基础发声练习
练习曲的练习
练习曲是发声歌唱的重要基础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母音、混合母音或子母音混合音进行练习,也可以使用音阶的音名(1234567)来练唱。在练习过程中,应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来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构造、嗓音条件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一般来说,可以从元音“o”或“u”开始练习,因为这些元音容易形成需要的空间,有助于保持喉咙打开的基本状态。
“哼鸣”的基本练习
在开始练声时,可以先进行“M”音的练习,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腔内部要打开,仿佛闭口打哈欠的感觉,使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将声音堵塞在鼻腔里。
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连音练习
连贯的声音是歌唱的主要表现力,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使声音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练声注意事项
- 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 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 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 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K歌小技巧
- 如果你有一定的唱歌技巧,只是单纯的音域不够,可以将唱歌方式稍作转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利用假音或滑音,没必要非跟自己过不去,只要假音的技巧掌握的好,效果肯定比扯着脖子喊出来的声音要好很多。
- 带着情感去理解歌词。在每学习一首新歌之前,建议大家先将歌词默读几遍,细细体会创作人创作这首歌的时候的心境和情感!再回想自己过去相似的心路历程,以一个表演者的身份浸入歌曲情境中去练习歌曲!
- 夸张一点的吐词方式。说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进阶技巧
- 歌唱的姿势很重要。要站直,要平均站在两腿的支持力量上。头的位置比身体的位置更重要。有人唱高音时把头抬起来,似乎唱上去省些劲,事实并非如此。头抬起来高音紧了。喉咙也会发紧,不松。正确的是:头应稍低,但别太低。头部有很多共鸣,声音在头部产生共鸣,声音就大。头的动作要与旋律相反,越高头略低,声音好象下到胸腔里去。
- 歌唱时,尽量避免用那些与唱无关的肌肉。控制呼吸用横隔膜时尽量不牵扯到其它肌肉,不要象搬东西那样使劲,那样会将所有的腔体关闭起来,把声音也关紧了。唱的时候不要紧张,自然的唱,肩部要放松,不要有小动作,唱时只用横隔膜。
- 打开喉龙。打开喉咙很简单,当你困时,一面讲话一面打呵欠,这时候喉咙就打开了。打开喉咙比打开嘴巴更重要!这样唱起来的声音比只张嘴不打开喉咙的声音更亮些。所以,嘴要与喉咙一起张开,最好后面张得更大些!如同用一个倒立的漏斗,大口一方在颈部喉咙处,漏斗尖在面罩处。如果声音位置已全部进入面罩,声音就能从最轻逐渐唱到最强。
- 焦点。歌唱时声音好象放电影一样,声音要有共鸣,焦点要集中,集中在面罩。太远、太近都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好的发声焦点,焦点集中了,声音会越来越大;没有焦点的声音就散了。要求声音大,不能一天就摆出一个架子,开始时共鸣点要小,然后扩展开来,越唱越大。这种发声方法,声音小,好象灯后面有面镜子,可以使光照得更远。头额、鼻窦等处都是空的共鸣腔,要尽量利用。
- 呼吸。歌唱时,要用躺着睡觉时的呼吸方法。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横隔膜)中,我更倾向于腹式呼吸,这样可以吸得深。且快。但无论哪种呼吸,不可二种同时用!这样是矛盾的,如同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
- 训练声音。你先找到最好的音以后然后顺着往上、往下去唱,嘴、喉咙位置都不要移动,在唱邻近的音时尽量体会,尽量模仿那个最好的音,这就叫“自我模仿”。每个人都要有“声音的记忆”。要特别注意嗓音、喉部的感觉。歌唱是很抽象的,一定要注意咽喉肌腱等发声器官的技能状态。声音的记忆,不光指音调,而是包括音质、音色、力度。要追求上中下声区的统一。
- 发声的基本东西。首先,喉部肌肉要使喉结稍下来一些,这样在声音的圆润性、音量等方面比往上的好。其次,唱歌时,要保持一个气柱,与自然嗓音相反,在有气柱的基础上,越到高声区声音越宽、越响。
- 我所说的打开喉咙,就是让喉咙打开,使声音不受压制、不受干很自由的出入,打开鼻腔、进入头腔,自由地振动起到共鸣。要有呼吸支持,得到最大的共鸣效果,而不是说打开喉咙后压、挤,声音发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声音就自动的、正确的进入面罩。
综合提升
- 天生的音色:也就是说你本来的发声美不美。这个比较难有大改变,所以要靠选歌的时候选适合自己的音域的歌,另外就是适合自己的音色的。譬如唱汪峰的《春天里》的男生,声音就应该是比较高亢而稍微嘶哑的,如果你声音比较亮,那么你可以试试看费玉清的歌。还有就是感情,真正用感情唱出来的歌,会比光顾技巧来得更美。我的朋友失恋之后唱梁静茹的《分手快乐》,一边唱一边流泪一边微笑,出来的效果比她以前唱的都好听非常多,因为用感情唱歌会让音乐更有感染力。
- 发音的技巧:你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发声技巧来提升音色的品质。譬如很多人唱到高音的时候声音就虚,或者嗓子紧,这可能是因为你在唱歌的时候嘴没有真正地张开。现在你可以随便唱一个“啊”试试看,摸摸耳朵前面跟腮帮子接触的那块,有没有一个小小的凹陷的地方(牙关那儿),如果能按下去,摸到凹陷,那就说明你真正张开嘴了。试试看保持唱每个音的时候这个位置都是凹陷的,你会发现用气容易了,声音也美了。另一个小技巧是要把笑肌提起来,也就是所谓的苹果肌那儿(鼻子两侧那块,微笑时候会上去的肌肉),稍微带点笑意(只是为了笑肌提起),也有助于发音。
- 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 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