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几乎100%,疫苗也无法保证阻断……关于狂犬病,你需要知道这些
死亡率几乎100%,疫苗也无法保证阻断……关于狂犬病,你需要知道这些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猫狗也进入了发情期和换毛期,这个阶段它们易躁动,攻击性强,人们被小猫小狗抓伤导致的伤口危险性极高。
前不久,河南南阳市一名3岁男孩在路边被狗咬伤,虽然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仍因疑似狂犬病发作,抢救无效死亡。据南阳市疾控部门发布调查结果,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100%阻断病毒感染。
狂犬病病毒 (RABV) 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弹状病毒科,丽沙病毒属。人在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首先在被咬伤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神经系统进入脑部,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系统。通常潜伏期为1~3个月,无任何症状。
狂犬病病毒不能侵入完整、无破损的皮肤。在我国,大多数狂犬病是被患狂犬病的犬等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黏膜被污染所致。也有一部分情况下,通过唾液直接接触人体黏膜或皮肤伤口而传染。
被狂犬病高风险动物抓伤或咬伤后,狂犬病的预防就是“与死神抢时间”。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然而,每个人发病前,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因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时间应越早越好。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发布了《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建议大家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被狗、猫等宠物咬伤、抓伤,或伤口沾染狗、猫等宠物的唾液后,应及时彻底冲洗伤口,尽快前往附近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规范清创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严重者要同时合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是具有时效性的,完成疫苗接种注射后,如果半年内被咬伤,一般不需要再打,但要根据受伤程度看是否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超过半年,就需要遵从医嘱,重新接受疫苗注射。
暂无普适治疗方案,全球仅30余幸存者
狂犬病发作后的死亡率被认为是“几乎100%”,但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报道的救治存活病例数已超过30例,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巴西、南非等国也有少量报道。
2004年,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儿童医院的医生通过“密尔沃基疗法”,挽救了一名狂犬病女孩。“密尔沃基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让患者“假死”,以期望骗过病毒。医生使用了足量的氯胺酮进行诱导昏迷,为了防止患者变成植物人,紧接着又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金刚烷胺辅助治疗,最后给予患者镇静剂咪达唑仑和防止脑痉挛的苯巴比妥,发病后第31天,检测显示患者体内病毒转阴。
201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曾使用过基于“密尔沃基疗法”的人工冬眠疗法,但最终患者在存活超1个月后死亡。由于后续的失败案例过多,“密尔沃基疗法”疗效难以复制且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近年来也陆续被一些临床治疗指南剔除,多数专家建议放弃这一治疗尝试。
除了“密尔沃基疗法”,通过高级别的ICU积极治疗,目前全球至少报告了30例狂犬病存活病例,一半以上发生在印度,但绝大多数幸存者出院后都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生存质量低。
加纳则在2016年报道过一例罕见的幸存案例。这名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包括草药外敷、伤口清创、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广谱抗生素和镇静类药物,病情在1周后明显好转,1个月后出院,后续随访显示状况良好,但医生无法解释治愈的原因。
2017年发表的《病例报告·来自印度的狂犬病存活案例》一文指出,良好的重症监护和支持措施,可能有助于偶尔出现的狂犬病患者存活。但幸存者中极少有人完全康复,大多需要终生的康复和护理,给家庭成员带来长期的情感和经济影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前3个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报告25例狂犬病病例和19例相关死亡病例。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接触未注射疫苗或来源不明的动物,如果一旦发生被猫狗咬伤的意外,一定要到规范的、具备职业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