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凝血药物
肝素: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凝血药物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肝素列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作为最重要的抗凝血药物之一。这一决定凸显了肝素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地位。本文将探讨肝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作用。
肝素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
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硫酸化糖胺聚糖,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来加速凝血酶失活,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肝素还具有调血脂和抗炎作用。
临床上,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需要体外循环的医疗操作中,肝素作为抗凝剂使用,以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系统中凝固。近年来,肝素在人工肝治疗等新兴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肝素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
1. 血栓性疾病防治
血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统计,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而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肝素作为有效的抗凝血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新冠疫情期间的应用
在新冠疫情期间,肝素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形成风险显著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COVID-19临床管理指南》中明确推荐使用肝素预防和治疗COVID-19相关的凝血并发症。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为全球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3. 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
在发展中国家,肝素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WHO将肝素列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有助于推动各国将其纳入国家药物政策和医疗保险目录,从而提高药物的可及性。此外,肝素作为非专利药物,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广泛应用。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尽管肝素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使用也需谨慎。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使用过程中需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剂量以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此外,有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用。
结语
肝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充分体现了其在保障全球公共健康中的重要地位。从心血管疾病防治到新冠疫情防控,肝素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为确保用药安全,临床医生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南,合理使用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