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格局已定!郑州>武汉,全国第7大城市!GDP反超长沙在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格局已定!郑州>武汉,全国第7大城市!GDP反超长沙在即?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7A01EZK00

郑州、武汉和长沙作为中部地区的三大核心城市,其发展定位和空间规划一直备受关注。近日,随着武汉国土空间规划的正式批复,中部城市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明朗。本文将从城市定位、产业布局、土地开发和核心优势等方面,深入分析这三个城市的发展前景。

终于,武汉国土空间规划终于批复了,中部城市层级分明:

武汉是唯一“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定位“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承担中部经济、科创、商贸、航运五大中心职能。

郑州,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聚焦“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略低于武汉但城镇开发面积居中部之首。

长沙:以“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身份,突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更侧重区域辐射,强调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从城市定位到产业布局,从土地开发到核心优势,三城在“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差异化竞争格局逐渐清晰。

很明显,“大武汉”依然是唯一大哥,郑州虽然目前和长沙难分轩轾,但长远来看,甩开长沙只是时间问题。

尤其是郑州,人口要到2000万,城市面积全国第7,巨大的增量空间才值得关注和期待。

国务院批复的规划里,关注度最高的要点主要有两个:定位和空间。

定位最重要,确定了城市的层级、能级和资源方向。

武汉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郑州和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中国的语境里,字数越少级别越高,武汉是中部“唯一”的老大,会被赋予政策资源倾斜优势。

另一个关键点是:空间——就是规划文件里的城镇开发边界。

非常意外的是,郑州被批复的城镇开发边界最大,排在全国第7位,次于北京、上海、苏州、成都、广州、重庆,大于青岛、天津、武汉、杭州等一线城市。

城市开发边界,则是最大的惊喜:郑州(2074.69 km²)>武汉(1813.35 km²)>长沙(1308.67 km²)。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越大,意味着能开发建设的土地越多,尤其是发展工业急需的土地就越多,未来优势越大!

更大的建设面积,意味着更大的产业用地空间。工业生产最大部分是生产资料其实是土地,比亚迪能落地到 6、7 期,占地 23000 亩,没有足够用地指标是不行的。


(占地23000亩的比亚迪郑州超级工厂,全球最大的比亚迪生产基地)

更大的开发边界意味着巨大的扩展空间,也折射出土地背后的战略野心——郑州早在2022年公布《2023~2035国土空间规划(草案)》时就提出,到2035年,郑州常住人口规模控制为1800万人,并预留20%的服务人口弹性。

这将意味着,郑州未来的人口将是2000万级别!

相比目前的1300万人口,郑州未来10年要继续增加500~700万的常住人口!


这个巨大的人口增量,是郑州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最大的发展底气,利好楼市。

2074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意味着郑州的“强省会”得到了国家层面认可,未来郑州将是超级大城市配置。

官方和民间也有共识:河南经济发展不够强势,与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不足有关系。

郑州必须像成都、武汉一样作为“强省会”,经济GDP体量占到河南的3040%左右,2035年GDP大概要到2.53万亿左右,才能保证河南的优势产业不被别人吸走,才能让中原1亿人口在家门口就有好工作,才能带动整个中原的崛起!

所以,此轮国家战略里,郑州虽然定位略输武汉一筹,但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也会在未来10年呈现大爆发!

城运基础看人口,上限则看产业。

中部三城中,武汉的规划中提到要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作用,而郑州强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长沙则定位为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武汉和郑州都具有明显优势的交通枢纽地位,都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汉的优势是长江水运的天然便利,郑州则是“空港+高铁+普铁+港口”的立体交通,更加有利于发展制造业和物流业。

核心优势方面,武汉的经济基础和科教资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米字形”高铁网,铁水公空多式联运,92所高校、130万在校大学生,2024年专利授权量中部第一,使其在高端制造业和物流方面领先;

郑州1亿河南人口红利+1300万市域常住人口,依托“陆港+空港”双枢纽,中欧班列开行密度中部第一,2024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不仅大型制造业如比亚迪等快速发展,消费市场也潜力巨大。


而长沙则依靠连续12年全球第一的工程机械集群产值,以及文化产业“广电湘军”“出版湘军”的IP化输出,更加强调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相比之下,郑州的物流网络和人口腹地,以及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吸引更多制造业投资和优质产业,而这些恰恰都是容易出GDP、出就业人口、出产业链的地方。

往长远看,郑州与武汉大概是“一南一北”双核心,以前是“大武汉”,以后还要加上“大郑州”。

但不管如何,郑州短期对标武汉是不可能的。郑州的目标近期是长沙,长期是青岛天津,终极目标是广州,做“制造业+商贸物流+人口吸纳”的产业集群。

其实郑州瞄准长沙也没啥意思,GDP 超过长沙是迟早的。

如果不是 720 的毁灭性冲击,郑州已经领先长沙了。要不然长沙也不会非得等郑州出 GDP 才出,比较针对郑州,懂得自然懂。

现在纠结 GDP 也不是关键,核心是把产业链优势稳固住,特别是容纳大量就业,能带动周边发展的大型制造业,同时培育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才能好起来。

说实话,中部三城之争,实为“国家战略支点”的卡位战。

武汉坐稳龙头,郑州以量换势,长沙精耕特色。

下一个十年,谁能在产业升级与空间治理中率先破局,谁就能领跑“中部崛起”新赛道。

对于郑州来说,能否在下一个10年发展出优势,核心还是要看以“大空间”承载1800万人口目标,主城区与航空港“双核”联动,把土地储备变为产业扩容,没有产业落地,就不会有其他的一切。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郑州的定位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对外开放门户”,这个定位只有深圳和郑州有。

从未来的产业趋势看,“内外双循环”,对外开放一直是中部地区的突围点——郑州前几年靠富士康坐稳了中西部出口外贸第一城,未来是中欧班列+航空港“通江达海”的水运,这些慢慢会发挥出人口优势和经济腹地优势。


这一点,郑州尤其是航空港区一直在努力,中欧班列开行密度中部第一,航空港区跨境电商通关效率全国领先。

郑州目前正字加快构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铁路枢纽”,推进机场三期扩建,加密至法兰克福、多哈等货运枢纽航线,实现全球主要货运机场通航。


2024年郑州机场货运量已突破80万吨,中欧班列(郑州)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8000家,未来将探索南亚、中亚等新线路,全年计划开行班列3600班以上,未来随着中国邮政航空货运枢纽基地落地,其数据会进一步大涨。


郑州也规划提出“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交通网络,例如推进郑州至吉隆坡、墨西哥城等“双枢纽”建设,并计划通过修建运河实现“海铁联运”,打造整车出口基地和进口汽车集散中心,依托比亚迪、上汽、宇通、富士康、创维等整车企业和产业链,使“制造业+物流商贸+外贸”真正成为郑州的新的超级经济增长点。


同时,郑州被定位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依托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7家省实验室,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例如,支持超聚变、华为安驰等企业做大做强,并尽快建设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一流高校的郑州研究院,这才能让郑州不仅是“大”,而是“强”。


当然,除此之外,郑州的城市建设应该回归正常,房地产也必须尽快走出阴霾,同时加快新城、新产业的落位。

惟其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大郑州”!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