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借用第三方软件的真实拉伸办法及无法自订分辨率问题解决方案
两种不借用第三方软件的真实拉伸办法及无法自订分辨率问题解决方案
在游戏显示器上实现真实4:3拉伸,既能保留经典游戏的视觉体验,又能充分利用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本文将分享两种实现真实4:3拉伸的方法,以及当遇到无法自定义分辨率问题时的解决方案。
窗口化真实4:3拉伸
这个办法相对于步骤来说简单很多,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麻烦很多。(并且两种办法各有优劣,比较优劣部分会放到文章末尾)
- 游戏内与桌面都需设置为原始分辨率→游戏内显示模式设置为“全屏窗口化”→拉伸模式为“信箱”并且应用。例如:我使用的2k显示器,此时我游戏内和桌面分辨率皆需设置为2560*1440。
第一步
- 进入对局!进入对局!进入对局!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如果你选择采用了这个方法需要牢记的一点。这是因为在每次结束对局退回大厅并再次进入对局之后,游戏会重置你的纵横比。如果你在大厅就设置之后的步骤;或者在设置完成后,完成一次对局并退出到大厅后,没有重复完整步骤就继续进入下一场对局,此时你对局中的游戏画面会有上下黑边(当然如果你进对局前忘了也没关系,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你都是可以在对局内重新复现设置一遍并成功的)
第二步
- 更改显示模式为“窗口化”→拉伸模式选择“填满”并且应用。
第三步
- 切到桌面→右键菜单点击“显示设置”→更改桌面分辨率至你想要的4:3(或者其他比例都行)分辨率,保存。例如:我习惯了在CS里用的4:3分辨率为1920*1440,我就选择这个即可。
第四步
- 切回游戏,设置成功。
更改分辨率后,直接截图会为4:3画面(无拉伸),故手机拍屏对比且更直观
4:3拉伸
原始16:9
- 对局结束后,桌面还原为原始分辨率,游戏内设置还原为第一步设置,此后循环。
对于此时如果想录制游戏画面,请务必关闭N卡录制中的桌面捕捉设置,否则录制出来的视频会变成4:3的游戏画面重叠于16:9的桌面背景之上。
全屏近似真实4:3拉伸(仅适用于N卡用户)
这个办法相对于步骤来说复杂一些,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方便很多。因为这个办法设置一次就可以一直使用,不用每次进出对局重新设置。但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这里为什么会多一个“近似”的字眼,之后会有解释。另外,A卡用户应该需要自行找找怎么自订分辨率,我没有A卡,也没办法用A驱作参考,所以请谅解。
- 桌面右键开启NVIDIA控制面板→选择“调整桌面尺寸和位置”→设置缩放模式为“全屏”→选择“GPU”执行缩放。
第一步
- 更改分辨率→自定义(因为我这里属于无法自订的情况,所以后续用视频截图作演示)
第二步
- 创建自定义分辨率→应用确定→勾选确定→最后N卡控制面板选择你自订的分辨率然后点击应用。以下为自定义分辨率参考:1k(15681080、1280882、1124768);2k(19201324、2088*1440)。至于为何选择这些分辨率,后面会细讲。
创建自定义分辨率面板设置→应用确定
自定义面板→勾选后确定
- 打开设备管理器→右键禁用监视器设备。禁用监视器这一操作暂不确定是否有什么影响,但根据部分网友反映存在禁用后无法调节显示器亮度的问题。
设备管理器禁用监视器
- 游戏内设置显示模式为“全屏”,分辨率和显示器的这两个选项应该在之前步骤完成后,切回游戏内即自动显示这两项(自定义和空白)→拉伸模式选择“填满”后应用。
游戏内设置
- 成功。
同样手机拍屏对比
近似4:3拉伸
原始16:9
对于N卡控制面板中无法自订分辨率的解决办法(自定义为灰色无法点击)
对于此问题的可能性原因(至少是对于我本人个例而言),应该正如我所找到的这篇NGA老哥分享的原因如出一辙。不过这个方法其实并不太泛用,毕竟我相信大多数人可能正好没有能换的线或者确实懒得换线。(此部分非专业人士,如有错误还请指正。关于DSC的解释各位感兴趣可自行查询,此处不再拓展)
高分高刷使用DP接口触发DSC
在HBR3标准下,我的2560*1440/360Hz/8bit必然触发DSC——Video Timings Calculator
B站UP“CarrotGeball”则分享了一个比起动手换线来说更“直接”的办法。
打开注册表编辑器(Win + R 输入 regedit 确认)
地址栏粘贴进入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
地址
CTRL + F 打开搜索,输入"NV_Modes"进行搜索
搜索到第一个,此时你所处的位置应该形如下述({}之内的内容不一定一样):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Class{4d36e968-e325-11ce-bfc1-08002be10318}\0000
搜索NV_Modes
- 双击打开右边搜索到的项目 NV_Modes,此时你应该能看到数据为一串有规律的分辨率列表,形如:
{*}SHV 1280x720x8,16,32,64 1680x1050x8,16,32,64 1920x1080x8,16,32,64 2048x1536x8,16,32,64=1; (后面省略)
可以看到其中 1680x1050x8,16,32,64 为一组分辨率,两侧有空格分隔
注意:这里我已经添加了19201324和20881440这两个分辨率,默认是没有这两个分辨率的
- 在其中插入你需要的分辨率,形式和原来的一致,注意中间需要有的空格,例如:
1280x720x8,16,32,64 1920x1324x8,16,32,64 2088x1440x8,16,32,64 1680x1050x8,16,32,64 1920x1080x8,16,32,64
- 确定之后,重启系统,成功的话Nvidia控制面板以及Windows的显示设置里应该均会出现你添加的分辨率。
如图
- 升级驱动后,需要重新设置
两种方法的优劣对比
观感上而言:第一种方法是真正做到了“真实4:3”拉伸,而第二种方法之所以一直强调“近似4:3”的拉伸,是因为第二个方法被限制为只有当你自定义的分辨率纵横比≥1.45的时候,游戏内画面才不会出现上下黑边。(例如:当我想用同样的方法设置19201440这个分辨率时,因为1920/1440≈1.33<1.45,所以游戏内会有上下黑边)而只有当纵横比=1.33333...时,这时候才是真实4:3,这时候习惯于传统4:3的玩家才会觉得熟悉,而这也是为什么第二个方法中所参考的分辨率都是比较奇怪的分辨率。而且从个人观感上来看,即使当我设置为20881440这个分辨率时,此时刚好=1.45,但此时的拉伸感对于我来说依然非常不明显,所以我宁愿选择能看见任务栏的“窗口化真实4:3拉伸”。
游玩体验上而言:大多数玩家都明白的一点是,当显示模式被设置为“全屏”时,电脑的性能才会被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对于第一种方法而言,他不仅可能存在性能吃不满帧数跑不够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操作延迟的情况。但就个人目前体验而言,基本没有察觉到操作延迟的增加,对于帧数的情况也基本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以内(因为其实帧数的差距不会有那么明显,可能都是个位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