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inwen.bjd.com.cn/content/s67611f04e4b000299bad8089.html

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潮交织碰撞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既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本文从"两个结合"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构建要求、本质意蕴和实践路径。

时代命题点明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总体要求

"两个结合"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要突出思想引领,在提炼标识性概念基础上把握中国叙事的重点内容,澄清误解,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建构的中华文化底色。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效能取决于"中国版故事"能否竞争过"西方版故事"。我们要以"两个结合"展现"中国版故事"的独特魅力,破除"西方版故事"负面影响,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答好时代命题。

机理阐释点透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本质意蕴

"两个结合"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具有鲜明的本土性、对话性和文化性。本土性强调中国特色叙事必须深植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践,形成独特的表达体系。本土性既非拒斥西方文明,亦非空搬外来文化,而是在充分认识"中"的基础上对"西"加以灵活运用,在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实现本土文化的创新,超越西方叙事框架,以中国视角解释中国问题,在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进行叙事转化,最终形成融汇中西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对话性强调中国特色叙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唯我独尊的,而是与其他文化叙事平等交流互鉴的。对话过程中,平视的角度、平等的姿态与平和的叙事,更能唤起海外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中国话语的亲和力与影响力。文化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我意识的核心,同样也是文化自信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不仅囊括"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还有着文艺、饮食等具象化载体。

路径探索点亮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实践要义

构建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中国特色叙事体系是一项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全局性和前瞻性的统筹规划和多元参与的实践探索。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支撑,丰富学理认识,丰富对于中国特色叙事话语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学理性认识。要以激发理论活力为动能,推动叙事创新,积极探索各种现代技术载体在中国特色叙事体系中的应用和影响,不断创新具有学理支撑的文明交流对话新形式。要以强化人才培育为保障,在中华文化与全球青年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是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的基本原则

要以"两个结合"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以开放包容的叙事姿态为全球文明多样性发展提供中国智慧,打开广阔的创新空间。构建中国特色叙事体系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