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PEG价值选股策略:原理、回测与应用
彼得林奇PEG价值选股策略:原理、回测与应用
PEG指标(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Jim Slater发明的一个股票估值指标,是在PE(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PEG指标的计算方法
PEG指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收益增长速度。计算公式是:
其中,PE为市盈率,此处我们选择较为稳健的市盈率TTM,它是以最近四期财报的均值计算而来。当然,分析师预期下的一致预期PE是更好的选择。盈利增长率常用每股收益来计算,英文名为:Growth Rate of Expected Profit,即PEG中的“G”。
从PEG的计算公式来看,理想中的股票是低PE、高收益增长率的这类低估值股票。从理论上而言,当PEG值低于1时,说明该股票价值被低估,值得投资者进行投资;当PEG值超过1时,说明该股票估值过高。而彼得林奇曾指出,最理想的投资对象,其PEG值应该低于0.5
策略逻辑
为此,一个简单的策略逻辑油然生成:每月月初,筛选出PEG值低于0.5的股票,平均买入市值最小的N只股票(彼得林奇原文也是市值小的优先,同时在计算PEG时,剔除PE为负、收益增长率为负、财报数量少于4期的股票)。
策略参数设置
回测品种:全A股(剔除ST股、停牌股和一年以内的次新股)
基准指数:沪深300
初始资金:1000万
手续费率:0.0016(买入万三手续费,卖出万三手续费和千1印花税,免5)
滑点:0.00246
持股数量:10只
策略回测结果
根据回测报告可以看出,策略整体表现较好,年化收益率为34.67%,最大回撤为21.12%,夏普比率0.86。相对基准指数获得了超过55%的超额收益,尤其是从去年2月份以来,整体走势与基准指数走势相反,大盘呈震荡下跌趋势,而策略则处于震荡上涨状态。
此时,我们在策略中进一步增加多进程操作,方便对持股数量和PEG最大阈值做参数测试,不同参数下回测结果统计如下:
从上述参数测试结果来看,当PEG最大阈值等于0.5、持股数量为5只时,年化收益最高且最大回撤最低。这与邻组持股数量为10只的回测结果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持股数量从10增加到100时,策略效果先增后减。在持股数量为20只时,回测效果最好。当PEG最大阈值等于0.4的情况下,持股数量从5只增加到100只时,策略效果亦是先增后减,在持股数量为20只时达到最优。
当PEG最大阈值为0.4,持股数量为20只时,策略表现如下:
基于策略参数优化后的回测结果来看,年化收益率提升了13.6%,最大回撤减少了4.12%,夏普比率提升了0.32。
从回测时间来看,2019年策略走势协同指数走势,2020年稍强于指数,但在2021年以来,策略走势与指数走势完全相反,指数先强后弱,策略先弱后强,大幅跑赢指数。
PEG估值法的适用范围
几乎每种策略都有它的适用范围,PEG估值法不适用下面两种情况:
- 周期性行业
- 融资依赖型企业
- 项目依赖性企业
原因也很简单,周期性行业公司赢利了未必是公司本身发展的好,而是行业周期来了,此时的增长率可能很高,但不可持续;第二种和第三种就更明显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公司就更不适合了。周期性行业很容易判断,比如煤炭、钢铁;但第二种和第三种就需要从财报中找了。像我们上面举的例子,业绩增长了20%是由于旁边新开了一家写字楼,买包子的人变多了,这种就是不可持续的。
下表列出了PEG范围和股票估值的关系。
用PEG策略进行回测,思路如下:
- 每隔N天调仓一次
- 每次调仓时选则沪深300中PEG最小的M支股票,放入股票池
- 卖出本次不在股票池中的股票,买入新加入股票池中的股票的回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参数合适的话,PEG策略的收益是要远大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如果我们还可以判断市场上的明显高位(比如2007年的6000点,2015年的5000点),在相对高位离场,那我们的收益还会更高。毕竟A股这种只能靠做多赚钱的熊市里,再好的策略都是无效的。
PEG的主要难点不在PE,而在于G,它的核心还是我们要发现有潜力的行业或者公司,这就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辅助我们判断了。
声明:内容纯属自己看的。全部或部分均不构成投资建议。